• 65阅读
  • 0回复

人民,胜利,折实,这样的公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13
第1版()
专栏:

人民,胜利,折实,这样的公债
黄炎培
一九五○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终于一月五日在各地人民极紧张兴奋的情绪中正式发行了,各地人民纷纷的来向人民银行认购了。
我也已经购到了,我取得了发言资格了。
厨子煮菜,先把锅子煮得很热很热,然后把菜撤下锅子,“嗤”的一声,不多时,熟了,津津有味了,一月五日以前几个星期的公债宣传,是在煮热锅子,一到发行开始那天,人民银行门前群众前脚趾接着后脚跟,忙煞了柜台上的行员,这就是锅子里“嗤”“嗤”的大声在发作。
还有人没有认购这公债么?听我说几句话: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每一个人必须购买,中间有种种理由存在,我来分析一下:
第一,在人民解放军取得基本胜利之后,通过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了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解放军是人民的,政协会是人民的,中央和各级政府是人民的,还有人民法院,人民大学,人民银行,就是说一切一切是人民的。这种公债不是已经标明“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么?还不是人民的公债么?大家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是的。那么人民政府发行这种人民公债,你既然是人民之一,还不快快购买么?而况这笔公债,取之于人民,用之于人民,购买这种公债,不是为了国家,简直是为了自己。
第二,我们怎么可以忘掉呢?胜利胜利,与其说人民胜利,还不如说人民解放军胜利比较正确些,人民解放军快推进到全国了,我要普遍地发问:你们和解放军接触以后,感觉怎样?以我所接触,间接地接触,间接而又间接地接触,简直敢于大胆地说:我没有听到一百个人中间有一个人对于一百个解放军中间的一个解放军说感觉不满意,唉!解放军真对得起我们人民了。可是我们人民已经对得起解放军没有?我随便举一两个事实。两个月前我亲耳听到南下的解放军快要推进到广东的时候,军队里什么菜蔬都没有,仅仅把筷子向盐碗里插了几插,就拌着饭吞下去,广东和他附近省分的物资还不是比较丰富的么?解放军绝对不愿意向老百姓需索一分物资,连赠送给他们都绝对不肯受,宁使自己吃这样的苦;西北军政委员会彭德怀主席在第五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上报告:“西北五省获得全部解放,在半年中彻底消灭了数量上占优势的敌人,进军近万里,在天寒地冻时,缺少鞋袜棉衣,越过雪山草地,戈壁沙漠,这是军事史上一大奇迹。只有高度觉悟的人民军队,才能如此。”人民军队真对得起人民了,难道我们人民连政府替你保本保息的公债还不看在胜利两个字面上,快快的购买么?
第三,而况这种公债,不但是通常的保本保息,还体谅着持票人会顾虑到物价继续上涨,特地来一个彻底的保证,采用折实制,买一分公债,不是等于储蓄了这一些人民币,而是购定了六市斤的米,一市斤半的面粉,四市尺的白细布和十六市斤的煤炭,到相当时期,万一物价上涨,拿着这一些人民币购不到这一些物资的了,就为购了公债还得保存和这一些物资价值相等的人民币,即时可以买进这一些物资,算盘打起来,很通!很通!
一看到人民两字,便感觉不应该不买这种公债了,次看到胜利两字,更不能不买,再看到折实两字,更不肯不买,我再说一段话,说明这公债是乐得买的,乐得买的。
如果买公债为的是储蓄,那应该考虑一个条件,这种公债稳不稳呢?我敢负责答复:稳!稳!一九五○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根据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一九五○年度全国财政收支概算,这分概算内,企业投资占百分之二十三·九,如果把这笔企业投资提开,——理论上企业投资是可以提开的,——那么收支相抵。不但没有赤字,而且还有盈余,所以这种公债,并不是弥补赤字,实际上是充企业投资的一小部分,企业是将本求利的,所以这种公债在财政的合理运用上,第一年都能够归还,何况摊到五年之久,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购买公债,就算为了个人的私利罢,也可以肯定地说:是上算的了,而况我们到底是为了人民,为了胜利,这些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在成分上还占得多些哩!
相反地我实在找不出对这种公债,还有些怀疑,还可以观望的理由了,我没得说的了。
还有人没有购买这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么?来!来!
一九五○年一月十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