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经过充分准备正确掌握政策 苏州专区秋征超过任务 江西丰城不发动群众争取公平合理,反而提高阶级成份,违背政策造成错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13
第2版()
专栏:

经过充分准备正确掌握政策
苏州专区秋征超过任务
江西丰城不发动群众争取公平合理,反而提高阶级成份,违背政策造成错误。运动中的三个特点:
一、准备时间较长,行动时间较短。
二、一般的都超过任务。
三、农民集体缴粮情绪热烈。
【本报讯】苏南行政区苏州专区的秋征工作,由于紧紧依靠群众,并发动了群众,现已全面完成。至目前止,全专区共缴粮食三亿九千四百四十八万三千○十斤,完成任务的百分之一○一。在整个运动中,表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思想动员及业务准备的时间较长,行动时间较短。早在九月间,全专区即开始进行整理赋籍与建立仓房等工作,直至各项组织准备工作大体完善后,才于十二月三日至八日先后全面开征。开征后历时不到一月,即接近完成任务,其中吴县在开征后十天全面完成。
(二)思想动员成熟与业务组织准备工作充分的地方,完成任务不仅时间短,而且一般的超过任务。如吴县淞南、淞北、东山等区,昆山城区、正仪等区,太仓沙溪等区,常熟塘桥等区,苏市东区等地都超过任务。在太仓、常熟等县个别区乡,因在动员工作及业务准备上走了一些弯路,曾延迟了完成任务的时间。
(三)农民集体缴粮,情绪热烈。全专区除太仓部分地区因居民分散,船只等工具缺乏外(但亦尽可能的做到集体缴粮),其余各地都是掀起轰轰烈烈大规模的集体缴粮行动。缴粮中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数十只甚至百十只粮船,一齐出发,充分显示了群众组织起来的伟大力量。粮库助征人员也明确分工,保证了送来一保即完成一保,技术上更不断提高,昆山曾创造了一支磅秤,一日接粮十一万斤的最高纪录。同时,由于群众缴粮情绪的热烈,各地有些地主、富农也在群众监督下一次或分次的缴清粮食。
通过各界代表会及农会会员积极分子反复向群众宣传
秋征的整个进程,一般的进行还较顺利,这主要是各地正确掌握了如下几个关键:
(一)强烈的进行了政治动员:在各阶段中,自始至终贯彻了宣传教育。在第一阶段通过各种会议普遍向群众宣传了征粮意义,通过阶级及合理负担政策的教育,提高了群众的认识,农民知道缴粮是为了自己。昆山南星乡朱海根说:“我们要好好缴粮,解放了全中国,我们翻身才有保障。”苏市东区农民姚善根说:“人民政府替我们办事,解放军替我们打仗,都是我们自家人,我们应该缴粮支援他们。”农民们对合理负担政策,更是一致拥护。如苏市东区娄东乡农民代表说:“地主、富农过去收租不完粮,或完得很少,都加在我们农民身上,剥削我们,这次累进是应该的。”在反黑田、评减免中,通过宣传更使农民知道了“一家瞒田,大家吃亏”、“农民瞒一点,地主瞒一片”的道理,认识了地主的转嫁负担是违反政府法令的不法行为。因此,在群众的积极行动下,坚决向阴谋逃避负担的不法地主展开了说理斗争。吴县、常熟、昆山、吴江等县反出黑田、瞒田(连自报在内)据初步不完全统计共达三十多万亩。
(二)经过各界代表会详细讨论了秋征,定出了关于秋征的决议。因此把秋征政策经由各界代表,贯彻到群众中去,使群众了解秋征意义及负担政策的合理。昆山各界代表会代表吴承荫还对正仪乡的地主进行了宣传教育。并具体说明征粮是国民义务,要他们规规矩矩缴粮。
(三)明确的认识了农民群众是完成秋征的基本力量。因此各地首先通过区、乡农代会的形式,对农会会员、积极分子进行了宣传教育,首先提高他们的认识,确立缴粮的决心。然后通过他们,向广大农民反复的进行教育,逐步提高认识。昆山三千乡农筹会主任周生官自己搞通思想后,即对大家说:“我们要打大算盘,现在苦点,将来好处大。”城南乡一保代表叶开扬在区农会上表示:“我回去第一件事是带头缴粮,第二件事是反出地主的黑田。”
(四)决心做好一切业务技术上的准备工作。全专区在九月间即开始进行准备工作,整理赋籍时,一般采取了自下而上的登记及自上而下的核对方法,并用了两榜定案方式,发动群众补报。十月十八日专署粮食局更召开各级粮食局长会议,检查与布置准备工作。并训练了二千多助征人员。各地都组织了集体缴粮,并排好缴粮日期、次序、地点,吴江有一个区更具体规定了那保船只走那条河道,避免河道船只拥挤。
江西丰城
没有查清土地、划好阶级、评定产量、挤出高利贷
【本报讯】江西丰城县自去年十一月八日召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专门讨论、研究征粮工作,并通过了秋征决议后,各区先后召开农民代表会,宣传合理负担政策,进行征粮动员,把征粮任务分配到各保。接着是广泛的建立征粮组织机构,绝大部分的乡都成立了征粮委员会,保或村普遍的组织起评议委员会。二十日后,即全面向户布置,在征粮中,绝大部分的县、区农民代表成了领导征粮的骨干。截至目前止,全县六百六十九个保,除极少数因保界没划清、瞒田地没挤出来、任务没分配到户外,基本上都分配到户了。并且已转入送粮阶段,广大群众正纷纷运送,入仓者已达五百万斤。但在征粮中出了不少偏向,是值得注意的。
由于干部思想上存在着“任务重、政策严、时间紧迫、无法完成”的想法,没有完全克服,所以在征粮工作分配到户的过程中,就在负担政策上出了不少的毛病。例如:挤大头:土地没搞清,产量没评好,任务分不下去,民主评议没有底,干部不从发动群众、进行查土地、挤高利贷、合理合法的与地主阶级展开合理负担斗争,因而影响任务的迅速完成。好多同志完成任务心切,任务派不下去就提高阶级成份,加重过去某些有劣迹的中农甚至贫农的负担。有些放少许高利贷的富裕中农和中农也估计加进总收入内分派任务,因而发生畸重现象。如五区潘桥乡孙春发,只有十弓田,放一些高利贷,据群众报告有二百石,而评委会却派给任务三百五十石。瓘山乡二保伪保长只有十八弓田,即派了六十石,普遍的提高产量;这种办法不仅加重了地主、富农的负担,而最主要的是加重了贫雇中农的负担。丰城平均产量普通是二石七、八至三石一、二,但有些村的平均产量达五、六石之多,不管群众接受与否,强调任务,硬行分配。另外,有计入工商业部分征粮者;这些情形不但严重的违犯政策,而且也完不成任务。
产生以上偏向的根源,在客观条件来说,是今年征粮任务和负担政策,依丰城的具体情况看,的确是有一段距离。加上任务急、时间短,大部分地区群众觉悟程度低和干部少,难以掌握群众运动的正常发展等。但最基本的是领导上的政策思想不明确,单纯任务观点,又未能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工作。因而信心不足。在征粮工作中表现出急躁、不够清醒、冷静,对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就急于分配任务。碰到困难,不追求原因,不做慎密的调查研究工作,不积极想办法,而是一味的硬干,单纯的认为任务派下去就好了。各地经验证明:查清土地、划好阶级、评定产量、挤出高利贷是完成征粮任务的基本关键。但丰城有些地区显然做的是不够的。在分配任务时,由于事前准备不够,乡和乡、保和保之间,便发生不公平的现象。有些地区就根本没有划清保界、查清土地,就急于分配任务。因而在政策上也就容易发生偏差。另外是有些干部包办代替的作风较严重。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完成征粮任务的思想不明确。对发动群众查瞒田、挤高利贷、评负担等做的有些不够。有些地方一榜就定案了,出榜后群众有意见,干部不认为是展开合理负担斗争,进一步贯彻政策的好机会,而认为是一种麻烦。因此也就不耐心的倾听群众意见和反映,以修正不合理现象,有的甚至躲起来,不和群众见面。这就难免发生偏向。同时,还有采用在群众大会上只要群众喊一声谁摊负担多少,就算决定了,这种简单化的工作方式代替了民主摊派。
根据以上情况,丰城在组织群众送粮入仓工作中,应作必要的复查工作,只有认真的有重点的进行复查工作,迅速纠正偏向,使公粮负担真正做到合情合理,任务才能够迅速完成。其次,对破坏征粮的恶霸地主不能放松斗争。在征粮中少数地主为逃避负担躲起来,还有的企图拖延不缴。小港、上美等乡有个别地主收买农民代表,鼓动群众,对抗征粮,甚至有唆使流氓打村干部。有些地主富农开秘密会议,企图破坏征粮,破坏合理负担等。对这些恶霸地主、首恶分子,一定要严加议处,否则将对今后任务的完成还要发生严重障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