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我在国文教学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13
第3版()
专栏:

我在国文教学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经验
哈尔滨市六中 宋科
一、正确认识这个问题
过去我对在国文教学中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一问题的认识是不够正确的,以为有系统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乃是政治常识课或班任的任务,而在国文课教学中只能是碰到什么问题,就了解一下或启发一下同学的思想而已。这种认识,首先是忽略了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它对于同学(或任何读者)思想、生活的影响与指导性。因此,就没有正确的了解到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乃是国文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从学生日记中得到的启示
在讲过《从劳动中改造自己》这篇文章之后不久,学校一部分同学参加了两天的公共场所修建工作,在这次以后我曾看过几个同学的日记。
其中有一个同学这样写道:
“山一样的大土岗子,同学们在上面挥动着铁锹,不到几个钟头的工夫把它变成平川了。同学们把集体劳动的成果,作为对祖国的献礼。归途中,大家虽然都感到很累,但为祖国建设而劳动的愉快情绪却带来了歌声飘扬。”
另一个同学却这样写道:
“今天又没上课,反正是抓着没有工钱的小工,就一个劲儿干罢!”
从这两个同学的日记里,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对待劳动的看法,也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对待祖国的态度;同时也说明了《从劳动中改造自己》这一课的教学,在思想教育上没有收到十分好的效果。这使我认识到政治思想教育应该针对同学们的思想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来进行。于是我调查了一下同学们的思想情况,认识到在同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与国际主义精神,认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加强劳动观点的重要性。下面就我在教学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所采取的方式以及所收到的一些效果来谈一谈。
三、通过教材有步骤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在三年级国文教材当中,有这些文章可以直接作为前面所提到的一些问题的一般的理论基础,如毛主席文献中有论知识分子的章节,朱总司令的《革命的英雄主义》等。另外有好多文章可作为生动事实的补充,如《五号发电机》《水下面的桥》《自由幸福之邦——捷克》等。
这样,首先我就确定了怎样通过教材有步骤地进行这一工作。
在讲《水下面的桥》之前,我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同学们在预习功课时着重的讨论:
一、工程师索斯诺夫金为什么能那样坚强的接受并完成了上级所给与的艰巨任务?
二、造桥的工作人员和坦克驾驶员又为什么能够克服那样看来是不可能解决的困难?
我的企图是要在这两个问题上能够得到一个一致的结论——爱国主义思想。而在课堂内,在我的提问中,和同学们分析主题时,都着重地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所以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甚至有好多同学都提出了丹娘,马特洛索夫的故事来补充说明这个问题。
当我讲《库里申科大队长》的时候,让一个同学在课堂上朗读了两遍,然后就根据这个内容向同学们提出了问题。
我问:“库里申科大队长和他的航空志愿队是为了什么到中国来参加抗日战争?”
同学们通过各个方面来回答:“他们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来消灭日本帝国主义。”
我又问:“他们为什么要帮助中国人民呢?”
一个同学回答道:“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祖国的荣誉。”
另一个同学却立刻补充说:“他们当然热爱自己的祖国,而且他们也愿意帮助任何被侵略的民族或被压迫的人民的解放。八一五解放东北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吗?”
这个回答使得大家感到了它的正确性,因为在这以后就没有了争论。大家沉默了许久,显然是对于国际主义精神的真实内容有了新的认识。
这以后不久,在一篇《欢迎苏联代表团》的作文中,同学们正确地反映了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个同学这样写道:“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当中,苏联代表团从极小的事情上,都关心着中国的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的生活,和经济、文化建设的许多事情。只有苏联才是中国人民最忠实可靠的朋友。……国际友人都能这样,作为一个中国青年的我们,应该在今天怎样来好好学习,将来建设自己的祖国呢?”
这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来认识国际友人,和对国际友人亲切的感激情绪,并由此而产生的对于自己祖国的真实的热爱。
另外好多同学在这篇文章里,都写进去了新鲜而丰富的材料,也都同样地表达了这种情绪。这说明同学们对于一个问题,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或转变的时候,就更主动的来充实自己。
在读过《五号发电机》这篇文章之后,一个同学说:“建设祖国,就要这样艰苦的劳动和创造精神!”我抓住了这个机会,提出了怎样对待劳动和怎样对待人民的新中国的问题,让同学们讨论回答。
同学们开始从刘英源老英雄谈到自己,甚至有些同学就直接了当的提出了在参加校外劳动建设的实际问题。
最后,一个同学提出了:“就拿今天我们所吃的饭,穿的衣,读的课本和使用的文具,那一件不是从劳动中来的呢?……如果前一个时期我们不参加八区运动场的劳动,今天能有那样一个漂亮的运动场来供我们使用吗?”
许多同学接着都检讨了过去自己的思想和劳动态度,并表示了决心:“愿意把自己的劳动贡献给新中国的需要。”
四、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这以后不久,我为了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我指定了一篇写得较好的同学的作文,让一个小组集体批改。在这个小组里,有两个同学曾借故没有参加上次的公共劳动。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人民城市——哈尔滨”,当中有一段这样的内容:
“我每天上学和从学校回来,都经过八区公园,这里从前曾是一个乱草废物堆积的荒园,而现在却有着一个由哈市青年的两手建立起来的平坦而整齐的运动场。我每天从它的旁边经过,心中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从这里我看到了盖满了高楼、大厦、工厂、学校的人民城市——哈尔滨,和布满了这样城市的人民新中国的远景!”
终于那个上次没有参加劳动的同学,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提出了这样的批改意见:
“同志:你这篇文章不仅是文字很好,它的内容就首先感动了我……。”
五、从细小问题着手
我又提议把这篇文章传阅到各个小组去,收到了同样的效果。
根据这一时期的工作结果,使我更加明确地认识了我们要不断地从同学的日常生活中、日记、写作里来了解他们对每一个实际问题所存在的思想情况,不忽视任何细小的问题,抓住机会,进行有步骤、有系统的启发教育,并在解决问题当中再发现问题,反复地予以解决,这是在国文教学中贯彻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