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为工农兵演出 请工农兵评论——华北地区文艺调演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2-09
第4版()
专栏:

为工农兵演出 请工农兵评论
——华北地区文艺调演侧记
“为工农兵演出,请工农兵评论”。这是华北地区文艺调演中提出的一个响亮口号,也是这次调演的一个鲜明特色。它反映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我国文艺战线上出现的新气象:文艺工作者热情为工农兵服务,工农兵成为文艺评论的主人。
一月三十日,北京郊外的门头沟矿区,呈现出一片欢腾景象。在一个高大井架旁的空地上,围满了一层层穿着工作服,戴着安全帽的煤矿工人。场中央,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文艺工作者,正在朝气蓬勃地翩翩起舞,引吭高歌:
“请到我们草原来,
边疆人民豪情满怀;
各族人民心连心,
万朵红花向阳开!
千里草原面貌新,
山山水水重安排。
跟着领袖毛主席,
昂首阔步向未来!”
这是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的文艺工作者在为煤矿工人进行慰问演出。矿工们对精彩的表演报以一阵又一阵的热烈掌声,演员和观众的感情,紧紧地交织在一起。
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刚刚参加完华北地区文艺调演的第一轮演出后,为了让更多的工农兵看到他们的表演,更广泛地听取工农兵的意见,这天一清早,他们就驱车来到离市区八十多里的门头沟,深入矿区的井口、医院等处,为工人们作了五场小型歌舞表演。
第二天,他们邀请看过演出的工人开座谈会,请他们对演出节目进行评论。一些老矿工激动地说:“从你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文艺工作者,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我们连结在一起,希望你们永不停步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下去。”座谈会上,除了这些热情的鼓励话语以外,工人们还对一些节目提出了修改意见,反映出他们对革命文艺的殷切关怀。
天津市话剧团在参加完第一轮演出后,到北京航空学院为首都大专院校的工农兵学员和教职员工,进行了四次专场演出。演完的第二天,剧团的编导和部分演员又专门到这个学院参加座谈会,听取工农兵学员和教职员工的意见。一位工农兵学员激动地说:“你们演出的《风华正茂》,反映了教育战线上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很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戏里的情节,我自己好象都经历过,看到过。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人物常虹、赵晨光的思想感情,很自然地引起了我的共鸣。这个戏激励着我一定要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学院的一些领导和教师在座谈会上说:“这个戏的演出,对我们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继续搞好教育革命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座谈会上,一些工农兵学员也指出了这个戏的不足之处。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对剧中人物常虹的形象如何塑造得更加高大、感人,对剧的结尾如何处理得更生动、有力,提出了各种修改意见。剧团的编导、演员们十分感谢他们,向他们表示:“一定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一定认真研究大家的宝贵意见,在继续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把这个戏进一步改好。”
北京评剧团在调演开始的前两天,曾专门到他们创作《向阳商店》的生活基点之一的北京东直门副食商店,请那里的职工看彩排,提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对剧情作了一处重要的修改。在调演期间,剧团又根据工农兵观众的评论,先后作了三十多处小改动,使新的《向阳商店》演出质量进一步提高。
这次调演期间,每一台节目都请工农兵群众观看,同时组织演出单位下乡、下厂、下部队,为工农兵作专场演出。每一个剧目演出之后,都召开座谈会,请工农兵评论。
在调演期间常常是这样:当演出节目的各剧场刚刚散场,一部分工农兵观众就被分别邀请去参加评论当晚演出剧目的不同的座谈会。在一个座谈会上,首都钢铁公司的一位工人兴奋地说:“这次调演节目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出我国文艺战线在革命样板戏的带动下,出现了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是对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回潮的一个有力回击。”
许多工农兵观众在座谈会上指出,表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主题、塑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人物的评剧《向阳商店》,展示农业学大寨运动面貌的话剧《烈马河畔》,歌颂社会主义新生事物——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的河北梆子《云岭春燕》,小型多样、富有战斗性的乌兰牧骑歌舞,和表现教育革命主题、反映教育战线两条路线斗争的话剧《风华正茂》等等,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强烈的革命精神,我们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有劲。一位来自郊区人民公社的社员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工农兵不但登上了舞台,而且专门请我们工农兵来评论,这是过去所没有的事。”会场上气氛十分热烈,发言一个接着一个,座谈会一直开到深夜十二点多钟。
象这样的座谈会,自调演以来,已经举行了三十多次,先后有三百多名工农兵观众在这些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对每个节目都进行了评论,这对参加调演的各文艺团体,是极大的教育和鼓舞。
这次华北地区文艺调演,不但得到首都工农兵的积极支持,而且引起了全国各地工农兵的强烈反应。自调演开始以来,参加调演的文艺单位,收到了成百上千封由各地工农兵写来的热情洋溢的信件,叙述他们从电视和收音机中,看到和听到演出实况后的激动心情,并提出了对一些节目的修改意见。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位铁路职工,给天津市话剧团寄来了一封长达四千字的信,除对演出表示祝贺外,还对剧本提出了一些修改的建议。一位远在祖国东海之滨的海军战士在来信中说:从电视转播的调演节目中,看到了我国文艺战线经过文化大革命而出现的繁荣旺盛的景象,久久不能入睡,禁不住连夜写下了三千多字的观后感,连同自己的激动心情一起寄给参加调演的文艺工作者。
广大工农兵的评论,使参加调演的文艺工作者深刻地认识到,工农兵最热爱革命文艺,最关切革命文艺的发展,革命文艺每前进一步,都不能离开工农兵。文艺工作者们表示,一定要沿着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为工农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产阶级文艺作品。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