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路线正确,老矿大有作为——开滦马家沟矿抓革命促生产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2-13
第4版()
专栏:

路线正确,老矿大有作为
——开滦马家沟矿抓革命促生产的调查
开滦煤矿马家沟矿一九七三年生产原煤一百八十二万吨,比原设计能力提高一倍,提前两年实现了煤炭年产量比设计能力翻一番的规划。这些天来,全矿职工兴高彩烈地欢庆这一胜利。他们说,取得这一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认真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路线正确,老矿就大有作为。
坚持正确路线,大长革命志气
一九七○年下半年,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大好形势鼓舞下,马家沟矿的职工热烈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决心五年内把产量增加一倍。一些干部和工人议论说,全矿一九六九年产煤一百二十四万吨,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八,比原设计年产九十万吨的水平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八。今后几年,再鼓一把劲,每年增产九万多吨煤,使煤的产量比原设计能力增长一倍,达到年产一百八十万吨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这个建议提出以后,矿领导班子中有一部分同志信心不足。他们认为,马家沟矿是开滦的一座老矿井,设备旧,井下地质情况复杂,煤层倾斜度一般在四十度到六十五度,最大的达八十多度,而且是个超级瓦斯矿,开采条件很困难。在这样的条件下,能守住现有的产量水平就满不错了。要使产量在几年内翻一番,不好搞。
工人群众见矿领导迟迟不动,就贴出了一张“增产节约运动为啥冷冷清清”的大字报,尖锐地批评领导班子是“老牛拉破车,小脚女人走沙漠”。这张大字报指出了领导思想上的病根,震动了全矿。矿党委立即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党委负责同志带头作了检查。会后,党委领导成员带领机关干部,分头深入群众,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他们和广大职工一起,批判了刘少奇鼓吹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群众落后”等修正主义谬论,批判领导班子内部存在的“守着过,满不错”的保守思想。大家说:“矿小,我们的革命志气不能小;条件差,继续革命的精神不能差。只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小矿也能做出大贡献。”
怎么翻番?是靠自力更生,挖掘潜力;还是靠增人,增设备,增加采煤工作面?当时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如果照后一种意见办,就得增加一千一百多人,八百台(件)设备,五个采煤工作面,要国家投资几百万元,才能达到产量翻番的水平。广大职工批评说:这个办法少慢差费,决不能用。
为了统一认识,矿党委组织全矿职工回顾和总结马家沟矿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历史。
马家沟矿建于一九○八年。一九三六年,当时霸占这个矿的英帝国主义者认为这个矿出煤少,开采条件困难,把矿井封闭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后,曾想恢复这个矿的生产,但是因为矿井已被淹没,无法解决水患,不得不放弃了掠夺这块煤田的野心。
解放以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开滦煤矿工人,以敢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革命气魄,从一九五四年开始,艰苦奋斗三年,排出八百多万吨积水,修复了两万多米巷道,安装了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全套设备,使这座死矿恢复生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发挥了作用。
投产后的第二年正是大跃进的一九五八年,广大矿工在毛主席制订的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发挥冲天干劲和聪明才智,使原煤产量迅速提高,一九五九年突破了百万吨大关,第一次超过了矿井设计能力。但是从一九六一年起,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生产又停滞不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职工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不断挖掘老矿潜力,使生产又出现了新的局面。
通过回顾马家沟矿解放后的历史,大家认识到,路线正确,生产条件差可以变好,困难可以变为顺利;路线不对,生产条件再好,也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全矿干部和群众排除依赖国家投资,增人、增设备的思想,坚定了依靠挖掘老矿潜力,实现产量翻番的信心。
在批林整风运动中,马家沟矿党委深入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领导职工狠批了林彪反党集团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唯生产力论和唯心论的先验论等修正主义谬论,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们把实现产量翻番,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联系起来,不断排除错误路线和错误思想的干扰,使全矿的革命和生产形势越来越好。
依靠群众改变不利条件
在争取产量翻番的斗争中,马家沟矿党委根据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精神,放手发动群众挖掘老矿的生产潜力,把力量用在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上。
马家沟矿多年来沿用落后的采煤方法,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资源回收少,材料消耗多。工人们为了实现产量翻番的规划,决心改革落后的采煤方法。问题一提出,广大职工都很高兴;但也有人认为,过去改了多年都没有成功,再搞也是白费力。矿党委组织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教导,批判刘少奇鼓吹的“群众落后论”。工人们说:过去所以搞不成功,就是受了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我们工人阶级要做自然的主人,决不做自然的奴隶。只要依靠群众,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就一定能够改革成功。
经过学习和批判,全矿迅速掀起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高潮。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的技术革新小组,深入调查研究,学习外地经验,制出了九种新采煤方法的模型,放在食堂门前展出,征求群众的意见。在三天时间内,群众提出了二百三十多条建议,最后设计出适合本矿煤层特点的柔性掩护支架,试验成功新的采煤方法。两年多以来,用这种新采煤法开采出了七十多万吨煤炭;在同样条件下与其它采煤方法相比,产量提高百分之二十,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而且保证了生产安全。
马家沟矿职工就是用这种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本矿不利的生产条件,一项一项地进行改革,先后试制成功割煤锯、装煤机、仓式列车等二百九十多项新机械、新技术,结束了马家沟矿急倾斜煤层不能使用机器开采的历史,为大幅度提高原煤产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一九三工作面,三面是已经采过煤的采空区,顶板压力较大,煤层上面的金属网假顶大部分被拉坏,顶板上的石头象张着口的老虎嘴,碎矸石还不断下落。一九七二年下半年,工人们为了制服这个工作面,组织了攻关战斗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加强工程规格质量,加快采煤速度等措施,抢在顶板压力来临、矸石大量垮落之前,把煤挖出来。结果,在这个工作面采出了四万多吨煤炭。几年来,全矿工人积极挖掘工作面的潜力,大面积丰产的工作面不断增加,工作面的单产也逐步提高。在没有增加工作面的情况下,一九七三年全矿原煤产量比一九七二年增长了三十六万吨。
干部转变领导作风坚持深入基层
群众在大干,领导怎么办?马家沟矿党委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深刻地感到,干部作风是坚持深入基层还是浮在上面,是做过细工作还是粗枝大叶,是紧张还是松垮,对生产的效果大不一样。领导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的高低。有的领导成员说:“有好的作风,就能说得响,叫得应,指挥灵,完成任务有保证。”
近几年来,马家沟矿党委先后六次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他们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认真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努力把工作抓紧、抓深、抓细。他们把矿领导的值班室和生产调度室,从机关大楼搬到井下生产单位的办公楼,领导干部坚持轮流值班,昼夜上岗,及时掌握生产动态,加强企业管理和对生产的领导。群众称赞值班室是“前线指挥所”。
一九七三年,矿党委的十名常委,除留一人值班外,有九人分别带领机关干部,组成五个小组,深入到采煤、掘进、开拓等基层单位,和基层干部一起做政治思想工作,同群众一道劳动。八月份,主要采煤区的七二九三工作面,巷道突然压力增大,一米八高的巷道压得只能爬过一个人。为了尽快修好巷道,保证正常生产,党委主要领导成员同采区干部商量:工人爬过的地方,咱们再爬爬;工人干过的活,咱们再干干。党委几位负责同志和采区的干部在低矮的巷道里爬了三百多米,和工人一起修理巷道。工人们很受鼓舞,经过昼夜奋战,提前两天完成了修理任务。
马家沟矿的领导干部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个样子。产量翻番是干出来的,领导干部带头大干,才能促使生产大变。”全矿各级干部努力做到在群众中领导群众,在大干中指挥生产。许多干部起早贪黑,哪里是关键,就在哪里出现;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和工人一起流汗。群众赞扬说:有这样的带头人,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