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青海积极培养少数民族电影放映人员 他们熟悉本民族语言和当地情况,成为民族地区普及革命电影的主力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2-16
第4版()
专栏:

青海积极培养少数民族电影放映人员
他们熟悉本民族语言和当地情况,成为民族地区普及革命电影的主力军
据新华社西宁电 青海省积极培养少数民族的电影放映人员。现在,活跃在全省辽阔牧区和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电影放映员,人数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两倍。
青海高原居住着藏、蒙古、回、土、撒拉、哈萨克等少数民族九十多万人,占全省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党组织为了培养电影放映人员,从各族贫苦牧民和贫下中农中选拔了一批政治觉悟较高、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年,采取送专业学校学习、短期训练、由汉族放映人员带徒弟等办法,帮助他们迅速掌握了电影的放映、宣传和电影机械的修理等专门技能。玉树藏族自治州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二年共培训了一百名藏族电影放映员,占全州放映人员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现在这个州的四十七个公社中,有四十六个公社建立了电影放映队,放映员全部是当地的藏族同志。
少数民族的电影放映人员来自牧区农村,最了解各族群众迫切需要革命电影的心情,熟悉本民族语言和当地的情况,习惯高原生活。因此,他们成了在少数民族地区普及革命电影的一支主力军。位于长江、黄河之源的曲麻莱县,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全县一万一千多藏族牧民,分布在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的高山牧场上,山河险阻,风大雪多,交通极其不便。但是,这个县的二十七名藏族放映员,却千方百计让全县藏族牧民看上电影,平均每人一年能看到五场以上。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多夫顿公社电影放映队,有一名藏族和一名回族放映员。一次,他俩从一个放映点巡回去另一个点放映,途中要经过三座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当地藏族群众称这些山为“夏过切拉”(意为老鹰飞过去都感到很累)。两人拉着驮机器的牦牛,走到山半腰时,突然狂风怒吼,鸡蛋大的冰雹压顶而来。这时,回族放映员乙麻由于疲劳过度而昏了过去。藏族放映员扎喜紧紧抱住他问:“能不能坚持下来?”乙麻醒过来坚定地回答说:“能!继续走吧。”两人互相鼓励,终于翻过三座高山,到达了目的地。藏族牧民们紧紧地拉住两位放映员的手,争着请他们到自己帐篷里去休息吃饭。但他们想到深山里的牧民渴望看电影的心情,便不顾疲劳,马上挂起银幕,放映了革命样板戏电影《沙家浜》。牧民们看后激动地说:“感谢毛主席派来了电影队,叫我们看到这样好的电影,我们一定要把牧业生产搞上去。”
为了让少数民族群众能看懂电影,许多电影放映队用当地民族语言,在放映前宣传影片的内容,在放映间进行翻译解说,有的地区还开始用藏语和蒙古语翻译了影片的对白。现在,革命样板戏里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大庆工人和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革命事迹,已深深地印到了青海各族人民的心里,正鼓舞着他们去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