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韬晦·栖身·复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2-17
第3版()
专栏:

韬晦·栖身·复辟
刘梦溪
林彪这个政治骗子,是个不读书,不看报,不看文件,什么学问也没有的大党阀、大军阀;为了搞他的“克己复礼”,复辟资本主义,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指使一些人,到处收集孔孟言论和各种反动黑话,或抄成卡片,或贴于卧室,作为他搞反革命阴谋活动的“座右铭”。他抄录并写成条幅的《三国演义》的一首诗,就是他反革命两面派面目的大暴露。这首诗的原文是:
勉从虎穴暂趋身,
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
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当时,暂时依附于曹操的刘备,接受了汉献帝的衣带诏书,和国舅董承等人秘密勾结,歃血为盟,结成了政治阴谋集团,妄图谋害曹操,恢复东汉的统治。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善于伪装的刘备就用韬晦之计,隐去锋芒,每日在后园种菜,“屈身守分,以待天时”。曹操对刘备的阴谋是有所警惕的。一天,他以请刘备喝酒为名,谈论当时的所谓英雄,进行试探;刘备则卖傻装愚,推说不知,乱点人名,故意搪塞。当曹操单刀直入,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指刘备)与操耳”的时候,刘备大为惊恐,以为自己谋害曹操的政治阴谋泄露了,慌乱之下,手里拿的筷子落到了地上。恰好这时天要下雨,雷声大作,他便故作镇静,随机应变,边低头拾筷子边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把自己的惊慌之态轻轻掩饰过去了。《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站在封建正统主义的立场,拥刘反曹,千方百计替刘备这个政治集团涂脂抹粉。第二十一回的这首诗,就是用来美化和歌颂刘备的所谓随机应变的本领的。
林彪把《三国演义》里吹捧刘备的这首诗当作自己的“座右铭”,绝非偶然。这反映出他和刘备一样,都是搞复辟的角色:刘备要“匡扶汉室”,恢复旧制;林彪则要复辟资本主义。在阴谋复辟这点上,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刘备以封建正统派自命,认为只有他这个“皇室宗亲”出来当皇帝,才是“正位续大统”,才符合反动的孔孟之道。林彪则自比“天马”,说什么如果不让他这个“天马”式的“天才”当“国家的头”,就是“名不正言不顺”。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虽然林彪比刘备晚出世一千多年,在思想上却彼此相通,不谋而合。他们都是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在反革命手法上,林彪和刘备一样,用的也是韬晦之计,即戴上假面具,把自己伪装起来,等待时机,以求一逞。长期以来,林彪就是用这种反革命两面派的手法,阴一套,阳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背着党和人民干了许多罪恶勾当。请注意,他在这里把自己比作“英雄”,把我们革命队伍视为“虎穴”,可见他对以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怀着怎样的刻骨仇恨。而“惊煞人”三字,则反映了他在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面前,时刻害怕被揭露的极端恐惧心理。短短的一首诗,把林彪这个充满杀机的反革命两面派的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林彪在抄录这首诗时,把“趋身”改成了“栖身”。也就是说,他混进革命队伍,就象鸟落在树上一样,不过是暂时居住一下。一字之改,不打自招地道出了他是一个混进革命队伍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
这个韬晦之计最早的发明权是属于孔老二的。孔老二早就说过:“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屈”是为了“求伸”,“克己”是为了“复礼”,搞什么韬晦之计是为了复辟。
毛主席指出:“以伪装出现的反革命分子,他们给人以假象,而将真象荫蔽着。但是他们既要反革命,就不可能将其真象荫蔽得十分彻底。”林彪以为凭着从孔老二那里学来的韬晦之计,就可以掩人耳目,就可以象刘备骗曹操那样欺骗革命人民,从而“随机应变信如神”,大干反革命勾当,复辟资本主义。这完全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无产阶级专政是不可动摇的。尽管阶级敌人诡计多端,终究逃不出人民的手掌。现在,真相不是已经大白于天下了吗?不仅林彪及其死党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他们东拼西凑、贩卖来的孔孟之道,也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的绝好的反面教材。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