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京天坛防疫处十个月中制成七种新产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14
第3版()
专栏:

京天坛防疫处十个月中制成七种新产品
【本报讯】解放后十个月来的天坛防疫处职工,发挥了积极性与创造性,研制成功七种新产品,提高了防疫菌苗的产量,胜利完成牛痘苗与鼠疫菌苗的生产任务,有力地配合了政府的防疫工作。
该处技术人员与工人解放后精心研究,克服生产上的困难,首先制成了制造盘尼西林用的甲苯醋酸及防腐剂硝酸汞苯。其后研制成功的有卡介菌苗、鼠疫活菌菌苗、结晶盘尼西林、百日咳血清和斑疹伤寒菌苗。在生产量上,和解放以前最高纪录比较,类毒素产量增加了三倍,抗毒素增加了一倍,牛痘苗增加了五倍。一般制品的标准比以前严格了,菌苗还提高了质量,减低了反应。
去年十月起,为了配合政府的消灭天花计划,七十天内提前完成了预定三个月制成三千万人份牛痘苗的计划。当察北发生鼠疫时,该处接到政府赶制鼠疫菌苗的任务,全体职工日以继夜,在“把鼠疫消灭在长城以北”的口号下,短短的二十天内,迅速提高了鼠疫菌苗产量,除供应了各地四百四十余万公撮外,还存储了四百六十万公撮。
在减低成本方面,因为烧煤工人多方节约,十个月省了约一百吨煤。盘尼西林改进培养及提炼的结果节省了三百多公升玉黍浆、三千多公升蒸馏水、三百多磅香蕉油及其他原料一部。菌苗室解决了菌苗浓度问题,因而减低了成本的一半。牛痘苗因为每头牛平均产量的增加而减低成本百分之三十以上。
以前,该处职工薪金由政府拨给,营业收入仅维持事业费用,解放后不久即改为企业化经营,改革不良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去年九月开始已建立成本会计制度,实行经济核算。不但作到了完全自给自足,而且因为生产节约累积了资金,使扩大再生产成为可能,现已添设了滤过性毒研究室、斑疹伤寒室、菌种室;修建了隔离马舍;扩大了小动物室;在西郊设立了一个饲养场,大量繁殖天竺鼠、家兔及小白鼠等,计划在二三年内充分供给自己需要,三五年内进一步供给华北。
同时技术人员由原有七十一人增至一百零五人。技术人员与事务人员的比例则由解放前七比五增至现在的二比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