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马里人民喝上了马里茶——记马里第一个茶园的诞生和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3-06
第6版()
专栏:马里通讯

马里人民喝上了马里茶
——记马里第一个茶园的诞生和成长
在马里南部的法拉科地区,有一片长势喜人的茶林,这就是马里第一个茶树种植园——法拉科茶园。在碧绿的茶田中央,矗立着高大的厂房,那是新建的马里第一个茶叶加工厂——法拉科茶厂。这个厂用自己茶园生产的鲜叶加工制成的十多个品种的茶叶,受到全国各地人民、尤其是牧民们的热烈欢迎。当马里人民第一次喝到本国生产的茶时,感到特别的高兴和自豪。
马里生产出自己的茶叶,是马里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经过辛勤劳动所获得的成果,它体现了马里奋发图强,努力建设本国独立的民族经济的精神和决心。
第一批茶树
马里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牧民在全国人口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茶叶是马里人民,特别是广大牧民必不可少的饮料。过去马里每年需要从外国进口五百到六百吨茶叶。
独立后,马里为了满足人民需要,节约外汇开支,曾多次想在南部的锡卡索地区种茶。但是这种想法却遭到西方“专家”们的反对。他们硬说马里不适宜茶树的生长,说什么“在马里种茶,就等于把钱扔到尼日尔河里”。
马里种植茶树的决心毫未动摇。一九六二年它在中国种茶考察组的协助下,对锡卡索地区的气候、土壤、水利等条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确认在锡卡索地区可以种茶。随后,马里先后在巴南科尼和芬科洛村选择了两个地方,砍去树木,铲除野草,在荒滩上建起了两个茶树试种站。经过将近四年的辛勤劳动和精心培育,这两个试种站的茶树全部生长良好,顺利地度过了幼年期,可以开始采摘了。第一次采茶的前几天晚上,工人们就睡不着觉了,他们看到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终于浇灌出了果实,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从此,马里有了自己的第一批茶树,马里人民祖祖辈辈渴望能在自己土地上种出茶树的宿愿,终于实现了。
抗旱保茶林
一九六七年二月,在试种的基础上,在距离锡卡索市东南二十五公里的法拉科,开辟了国营法拉科茶园,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目前,这个茶园共有茶林一百公顷。但是从一九六七年起,马里就遇到了西非百年不遇的连年大旱,茶园为了保证茶树生长和夺取茶叶丰收,同干旱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一九六九年是马里大旱的第三个年头,一连几个月没有下雨。五十公顷小茶树刚刚定植后,由于附近河水流量减少,茶园灌溉渠的水量只有原设计量的五分之一,远远不能满足小茶树生长的需要,眼看小树苗渐渐凋萎。在这紧急关头,为了保住五十公顷茶树,茶园工人们不顾疲劳,日夜三班,轮流灌水,一连苦战了几十个昼夜,终于战胜了旱灾,保住了茶树。
但是,大旱并没有停止,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为了进一步解决用水问题,茶园决定在左侧的一个斜坡地上修建一座水库,引蓄法拉科河河水,以补灌溉渠水量的不足。
修建水库的战斗开始后,工人们加班劳动,有时连节日也不休息。经过几十天的艰苦劳动,终于在一九七二年二月修成了一个蓄水量达两万多立方米的水库。
一九七二年,当西非第六个大旱年头的旱季来到的时候,水库中的水顺着灌溉渠缓缓流入一块块茶田。尽管天旱如焚,一百公顷茶树依然枝繁叶茂。为遮阴栽种在茶田里的一万多株芒果树也结满了累累果实。
运土造沃田
现在的法拉科茶园,原来是一片荒原,土质沙性大,肥力不足。为使茶树丰产,茶园的工人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改良土壤。他们在茶园附近找到了一块沼泽地,决定挖取塘内黑泥,改良土壤。工人们先挖渠排水,砍掉乱树野草,然后进行挖泥。他们战胜种种困难,硬把黑油油的泥土一筐一筐地用头顶出沼泽。许多人被草根树杈刺伤了脚,划破了腿,有的人头发被顶筐磨脱了,仍然坚持劳动。经过两个旱季的辛勤劳动,他们把这块沼泽挖下去了两尺多深,取出黑泥土近两千卡车。
法拉科茶园周围村庄的农、牧民,对茶园也非常关心,他们听说茶园需要牛粪,就把自己家的牛粪积攒起来送给茶园。两年来,茶园共收牛粪一千多卡车。从一九七一年秋到一九七二年底,茶园利用黑泥土、草肥、牛粪对一百公顷的茶田进行了土壤改良,使茶田土质沙性大大减少,肥力显著提高。记者最近访问这个茶园的时候,看到茶树生长茁壮,叶绿芽肥,一派繁茂景象。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