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鼓吹“正名”就是为了“复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3-25
第3版()
专栏:

鼓吹“正名”就是为了“复礼”
解放军某部 陈庸笃
林彪这个野心家、阴谋家,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煞费苦心地从孔老二那里寻找篡党夺权的思想武器。“正名”就是他向党进攻的一支毒箭。
什么叫“正名”?孔老二的学生子路听说卫国国君想要孔老二去主持政事,便问他:“卫国国君要您去治理国家,您打算先干什么事情?”孔老二回答说:“必须正名分哪!”子路又问:“有这样的吗,您真迂阔啊,正什么名分呢?”孔老二听了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子路太粗野,不尊重老师,并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就是说,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国家的礼乐制度就不能兴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不能得当,老百姓就会做出违反“礼”治的事来。
孔老二为什么把“正名”看得那么重要呢?当时我国社会正处于从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期,奴隶们反抗奴隶主压迫的斗争风起云涌,他们不畏“天命”,目无天子和大大小小的奴隶主,奋起造反,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反动统治;新兴封建势力也乘机抬头,战乱不休,向奴隶主夺权的斗争愈演愈烈,生产关系不断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土崩瓦解。周王朝规定的一切旧制度、旧典章、旧秩序陷于总崩溃之中,种种“等级”、“名分”统统被打乱了,周天子的政令不通,军令不灵,天下大乱,支离破碎的奴隶制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面对着这种“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礼崩乐坏”的颓势,孔老二这个奴隶制的忠实卫道士痛心疾首,如丧考妣,大骂“天下无道”。在这种周礼日益衰败的情况下,他抛出了“正名”的说教,其反动政治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要夺回奴隶主已经失去的权力,恢复殷周以来“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秩序。所谓“正名”,就是严格亲疏、上下、贵贱、尊卑之分,按西周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度办事,把人们束缚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条条框框之中,谁要是违犯了这些“道德规范”,谁就是“大逆不道”,谁就是“叛臣逆子”。孔老二用这种反动的“正名”说教妄图纠正那些偏离奴隶制的社会现象,把当时已经变革了的社会现实拉回去,恢复奴隶主的正统地位。这样,他的“克己复礼”、“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反动政治主张就可以实现了。可见,“正名”是同复辟倒退的反革命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心有灵犀一点通。林彪对孔老二的“正名”说教心领神会。一九七○年,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前夕,林彪为了实现其“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公开对抗毛主席关于不设国家主席的多次指示,搬出孔老二“正名”的破烂货,叫嚷:“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他妄想当国家的头,“名正言顺”地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一旦让他“正”了“名”,“复”了“礼”,他就要投靠苏修,当“儿皇帝”,我国就要沦为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让他“正”了“名”,“复”了“礼”,被打倒的地、富、反、坏、右就会重新上台,我们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就会遭殃。
“凡属倒退行为,结果都和主持者的原来的愿望相反。古今中外,没有例外。”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后,也打着“正名”的旗号,大搞复辟,加封自己为“洪宪皇帝”,苟延残喘了几十天,这个苦心孤诣搞“正名”的家伙,在全国人民的“反袁”声中,惊恐万状,一命呜呼。林彪做着当“皇帝”的迷梦,妄想“正名”“复礼”,结果也没有逃脱历史的无情惩罚,落得个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的可耻下场。
孔老二死后,他的“正名”这个腐朽陈旧的破烂货,一直为历代反动派所利用。两千多年以后,林彪居然又祭起“正名”的破旗,妄图复辟资本主义,说明了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我们要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坚决把这场批林批孔斗争进行到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