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革命的辩证法是不可抗拒的——批判林彪“防止对立超过了限度”的谬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3-27
第3版()
专栏:

革命的辩证法是不可抗拒的
——批判林彪“防止对立超过了限度”的谬论
解放军某部 邢希礼
两千多年前,孔老二为了复辟奴隶制,曾经极力鼓吹“中庸之道”,用形而上学的反动哲学欺骗和迷惑劳动人民。林彪一伙也把“中庸之道”吹得神乎其神,胡诌什么“中庸之道……合理”,是“辩证观念”等等。林彪还摆出一副“哲学家”的架势,学着孔老二的腔调,摇头晃脑地叫嚷:“防止对立超过了限度,它就会破坏统一”。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极大歪曲和诬蔑,完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
毛主席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这就是说,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的两个方面无时无刻不在斗争,它们的相互转化也是斗争所引起的。这种矛盾的斗争,贯串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斗争,就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矛盾的同一性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都是有条件的,而条件是发展变化的。因此,矛盾的同一性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间内存在,不是凝固不变的。由于矛盾的斗争是绝对的,是无条件的,因而,矛盾斗争的发展迟早总要破坏旧质统一的条件,形成新质的统一,使旧事物灭亡,新事物成长。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承认一定的质都有一定的量的界限,一切事物的质都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界限不是不可超过的。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斗争,使事物不断发生量的变化,量的积累多了,必然要突破一定的限度,破坏质的稳定性,引起旧的统一体的破裂,矛盾发生转化,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这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按照对立统一规律发展的。人类社会也是按照这个规律发展的。
人类社会自有阶级以来,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这种矛盾斗争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要超过限度,促使腐朽事物灭亡,新生事物诞生。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都是由于社会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空前激化,突破一定限度的结果。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一切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任务,就在于自觉地遵循这个规律,运用这个规律,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叛徒、卖国贼林彪叫嚷什么“防止对立超过了限度,它就会破坏统一”,这是十分反动十分荒谬的。从哲学上说,这就是否认斗争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用形而上学篡改对立统一规律,妄图永远保持旧的矛盾统一体,永远保持旧质的稳定性,反对质的飞跃,反对革命的新生事物。从政治上说,林彪要“防止对立超过了限度”,就是要我们同地主资产阶级合二而一,放弃阶级斗争,不要打倒他们,不要继续革命。所谓不要“超过了限度”,就是不要超过地主资产阶级允许的“限度”。林彪怕“破坏统一”,就是怕“破坏”地主资产阶级剥削压迫劳动人民的旧秩序。总之一句话,林彪的这个谬论,就是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反对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妄图阻止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及其反动思想的斗争,为他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制造理论根据。正是出于这种反动的目的,他对在毛主席领导下开展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一切剥削阶级的斗争恨之入骨,攻击党内斗争是“制造矛盾”,攻击我们对苏修叛徒集团的原则斗争是“做绝了”,“必有恶果”,攻击我们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过分”,“过极”了。林彪这样拚命地攻击我们的党,就是妄图把社会拉向后退。这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出,林彪的“防止对立超过了限度”的反动谬论,完全是孔老二“中庸之道”的翻版,是地地道道的形而上学,是倒退哲学,是复辟哲学。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它、掌握它,自觉地按照这个规律办事,就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违背这个规律,必然要碰得头破血流。
一切反动阶级及其代表人物,都是彻头彻尾的唯心主义者。他们总是用主观臆想代替客观现实,用形而上学代替革命的辩证法,妄图阻止社会前进。但是,革命的辩证法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是不能改变的,人为地“防止”是办不到的。林彪之流疯狂地反对对立统一规律,拚命要开历史的倒车,到头来,落得个可耻的失败是必然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正指引着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历史不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