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坦桑尼亚积极发展棉花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3-27
第6版()
专栏:

坦桑尼亚积极发展棉花生产
新华社达累斯萨拉姆一九七四年三月二十五日电 坦桑尼亚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发展棉花生产。棉花产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近年来,除供应本国需要外,已成为坦桑尼亚第二位的出口农产品。
坦桑尼亚独立前,殖民主义者以低价掠夺坦桑尼亚棉花,又以高价向坦桑尼亚倾销棉布,从中牟取暴利。独立后,坦桑尼亚政府采取种种措施,努力改变这一局面。目前,坦桑尼亚政府已控制了收购、轧花、出口等环节,并且建立了棉纺厂。坦桑尼亚棉农以自己种植的棉花,供应本国棉纺厂。一九七三年,坦桑尼亚棉花产量为四十三万包(比一九六一年的十六万包,增加了一倍半还多),年产棉布为八千九百三十六万平方米。
坦桑尼亚西北部,尼安萨湖(即维多利亚湖)南岸的姆万扎、马拉和希尼安加等专区,是坦桑尼亚棉花集中产区。这些专区地处赤道附近,阳光充足,但由于地势较高气温却四季如春,平均温度为摄氏二十七度。充沛的雨量和黑红色的沙质土壤都为棉花生产提供有利的条件。这一地区生产的棉花占坦桑尼亚全国的百分之九十,因此被人们称为“棉花之乡”。
居住在那里的苏库马部族人民很早以来就种植棉花。但在独立前由于殖民主义者对棉农的肆意勒索,生产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他们向当地棉农推销剩余化肥,强迫棉农购买,并且胡说化肥施得越多越好,致使大量棉苗被烧死。殖民统治者的巧取豪夺,使这个富庶的地区棉花产量一直很低。
独立后,坦桑尼亚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提高棉花产量。政府以种植示范田的办法帮助棉农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用贷款和补助的办法鼓励棉农提高产量。在棉花种植的季节里,棉农可以从政府赊购化肥和农药,到收获出售之后,棉农仅向政府偿付所购化肥和农药价格的一半左右,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坦桑尼亚政府于一九七三年还将甲级籽棉的收购价格从每公斤一先令二十分提高到一先令五十分,以鼓励农民种植棉花。在政府资助下,一九七三年仅姆万扎专区就有五万五千英亩土地施了化肥,为全专区棉田总面积的七分之一。棉花年产量达到十八万多包,比一九六一年全国年产量还多两万多包,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了近一万包。单位面积产量也有普遍的提高。个别地区,最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每英亩籽棉四百公斤(约合每亩一百二十九斤)。
一九七三年,坦桑尼亚政府还成立了“坦桑尼亚棉花局”,以加强全国棉花生产的管理工作。目前“坦桑尼亚棉花局”正在制定一项发展姆万扎专区中的主要棉区戈塔县棉花生产的五年计划。
坦桑尼亚政府注意培训棉花种植技术人员的工作。一九七三年,姆万扎专区培训了四十名棉花种植技术人员,分派到各地负责指导棉花生产。政府的农业官员还经常组织农民召开讨论会,推广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介绍先进的耕作方法和技术。
在选育优良棉花品种方面,姆万扎专区也取得了可喜成就。设在姆万扎市以南四十公里处的“乌基里古卢研究站”,利用当地的土生品种和来源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巴”种杂交,培育出一种称作“乌基六十九”的优良品种。该品种适应尼安萨湖区的自然条件,又有较强的抵抗当地流行病害的能力,棉绒纤维的细度和拉力都比较好。这个品种已于一九七三年在马拉专区试种,收到较好效果。今年姆万扎专区也将推广使用该品种。
姆万扎专区的棉花加工工业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全专区共有轧花厂十一座,棉籽榨油厂六座。这些工厂为该专区的“尼安萨合作社联盟”所有。而过去轧花厂却由外国人开设,向棉农勒索昂贵的加工费。目前轧花厂的年生产能力总共为六、七十万包。“坦桑尼亚棉花局”根据坦桑尼亚棉花的特点,正在考虑逐步改进设备,降低轧花成本。
坦桑尼亚棉花生产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个体的小农生产不可能彻底解决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耕种等问题,尤其是尼安萨湖畔有丰富的水源,但还没有建立起排灌水利系统,棉花主要依靠雨水生长,因而产量不时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坦桑尼亚政府重视这些问题。目前姆万扎专区“乌贾马”村运动正在发展。政府给予它们以多方面的支援:派出拖拉机代耕,提供一部分化肥和农药,帮助运送棉花和修建仓库。另一方面,政府也在酝酿利用尼安萨湖的丰富水源的长远计划,使这个壮丽的湖泊为坦桑尼亚民族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