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不穿军衣的军队 冀鲁豫人民与军队一齐作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12-18
第2版()
专栏:

  不穿军衣的军队
冀鲁豫人民与军队一齐作战
吴象
如果我们的军队是穿着军衣的人民,那么我们的人民便是不穿军衣的军队,他们成千成万的组织起来奔赴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粮食、侦察、通讯、带路…………连许多喜欢把自己失败归罪于偶然原因的蒋军军官,目睹这一切之后,也以“放下武器为不幸中之大幸”。嫡系整三师全部被歼时,师长赵锡田颈间负轻伤,由参战群众用担架抬下火线,他一声不响地躺着,用沉默来维持自己最后的尊严。那是个初秋的雨夜,天黑的像锅底,道路泥泞常滑脚,担架送到后,坚持要回前边去转运伤员,他们回答挽留他们过夜的人说:“同志们牺牲流血,为咱们打了这么大胜仗,咱们还怕脚痛摔跤吗?”这时候一直沉默的师长赵锡田,忽然发出了轻微的叹息,这位嫡系的将军是因为什么而叹息呢?与日寇苦斗过八年的解放区人民,是永远不会在蒋介石的美国武器面前屈服的。南华县有个老汉,名叫刘顺乐,六十岁了,乌黑的脸上挂着花白的长胡子,他悄悄地进了担架队,大家发现之后,都不让他去,他说:“我苦了一辈子,共产党来了,才翻身,才过了两天好日子,老蒋还想叫我儿子孙子再苦一辈子,我不和他拚老命还等啥?”定陶县的孟显明,背上长了疮,肿得像馒头似的裂着口,但他抬的担架总不肯让人换。昆吾县的王经乌,带领担架连夜赶赴前线,路上被特务打了两枪,第二天到时他伤口已经发痛,露出骨头了,但他非先按排好担架不肯去上药。平时领导人民翻身的,现在来领导人民参战,许多区长、县长、参议员,都成了参战模范,亲自下手抬伤兵、送弹药。历来被目为文弱的知识分子,也争着上前线。濮县小学教员,自动参战的有三十八个,其中有一个王宜轩,连接着去了三次。他们除了抬担架,还沿路给别人读报,讲解时事。每次战役结束,参战有功的群众都领到了功劳证,他们用布裹住,藏到贴身的口袋里,这光荣的证章,的确值得珍贵,因为取得它的不是金钱,而是勇敢艰苦与忠诚。鄄城民兵第三连的张运身和王二,到郓城巨野临泽县送信,连走了四天,那时正在雨季,路上到处有水,他们不知道淌了多少次水漫着了嘴,只好把枪和信举到头上,立着脚走,张运身左脚打了两条血淋淋乱巴。王二被水冲得病了,但他带的枪和信却没有湿一点。濮县房蓝仓,过去是个乞丐,翻身后有了五亩地,他在火线上抢救彩号,连着背了好多次,周身上下染满血,变成血里捞出来的人了,别人问他怕不怕,他说:“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不管反动派如何造谣诬蔑,但是群众参战回来,更加顽强坚决,不怕美制的飞机大炮了。鄄城李雅的、李尚阁,在抢救伤员时和蒋军混成一团了,蒋军一枪没打住他,他一个箭步上去,捉住脖子按倒一个蒋军,夺下一枝大盖枪,一夜他捉了四个俘虏,他的经验是:“遭殃军看着确是吓人,一打乱了比豆腐还松。”尹楼民兵苏东明,护送弹药到前线,考城蒋军想出来截击,他还了几排子枪,把蒋军击退了。滑县战役中,民兵通过六十里密布蒋军据点的纵深地带,侦察带路,给野战军以有力的配合。
侵犯冀鲁豫的蒋军,一百天来已被歼灭十一个旅了,人民的军队结合着军队一样的人民,是浩渊无边的大海,任何好战的冒险家,都逃不脱倾覆的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