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从《春风杨柳》到《三上桃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4-07
第3版()
专栏:

从《春风杨柳》到《三上桃峰》
辛化
“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活动,是一大发明。”文艺战线上的斗争,从来就是政治战线上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反映。晋剧《三上桃峰》这棵大毒草,就是妄图为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翻案,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一九六五年一月,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了《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批判了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王光美炮制的所谓“桃园经验”。但是,刘少奇一伙贼心不死,王光美还跑到旧文联礼堂作报告,策动文艺界,运用文艺形式为她涂脂抹粉,树碑立传。
这时,以周扬为首的“四条汉子”及其一伙,看了抚宁县两个生产队买卖病马的材料,如获至宝。一九六五年七月初,旧文化部将这份材料直接交给了北京的某一话剧院,指令要搞成话剧,要“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要列为“重点剧目”。这个剧题名为《春风杨柳》。进入排练后,旧中宣部的一个副部长不等全剧合成就去看戏,看后连连叫:“好”,“很好!”“是好戏!”“内容很好!”“演得很好!”一句一个好,简直按捺不住他们为刘少奇、王光美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狂喜心情。他们甚至下令,不用审查,只要排出来就马上公演,还要在报纸上“重点宣传”。“四条汉子”之一的叛徒阳翰笙,当时已被点名批判,也居然跳出来吹捧这个毒草戏材料“很好”。他伙同另一个叛徒田汉观看了《春风杨柳》的演出,并走进后台,大放厥词,胡说什么“这个戏很好!”“一定会起作用”。更有甚者,一九六六年九月,旧文化部的某代部长还妄图将《春风杨柳》作为国庆演出剧目塞上首都舞台,公开为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翻案。
与此同时,同北京舞台上的《春风杨柳》相呼应,在山西省的文艺刊物和戏剧舞台上,也出现了根据同一题材编写的大型晋剧《三下桃园》。剧本中充斥着大量吹捧“桃园经验”的唱词,如:“学习桃园革命精神”,“桃园处处明大义”,“学习桃园,浑身力无穷”,等等。剧本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姓王的女县长,用她的口点明这个剧本的主题在于歌颂桃园“社教运动的胜利果”。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山西,一唱一和,演出了一场为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翻案的二重唱!
事隔八年,正当全国人民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的时候,《三下桃园》这棵大毒草又被改头换面成《三上桃峰》出笼了。这充分说明革命形势越好,革命越深入,阶级敌人越要进行垂死挣扎。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基本路线,把批林批孔的斗争深入下去,坚决击退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回潮,牢固地占领无产阶级文艺阵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