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新纪录运动的火花 记石景山钢铁厂新创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17
第2版()
专栏:

新纪录运动的火花
记石景山钢铁厂新创造
一个惊人的数字
去年十二月底,石景山钢铁厂的第一号炼铁炉,创造了日产三百三十一吨的新纪录,较日伪与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产量(一八○吨)提高了百分之八十三,比平时该厂一百五十吨左右的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质量相同)。这个数字,若与该厂去夏日产一百六十吨的成本作比,则每吨减低成本百分之二十一,计折小米五○三斤。按新纪录日产量计算,一天即节省了十六万六千四百余斤小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呵。
打破保守主义的囚笼
创造这个纪录虽仅历时一周,但经过了一些困难:去年六月间,该厂曾经失火,领导干部中产生了一种怕出错误,怕负责任的消极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小心翼翼安于现状,生产水平长期停滞于日产一百三四十吨,远不及日伪、国民党统治时期。技术人员虽然也知道产量还可以提高,但顾虑原料供应不上,安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边叫怎样就怎样”,而不敢积极向领导者提出意见,保守主义非常浓厚。一周前,领导思想状况尚且如此。这次创造新纪录,主要的是和保守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思想作斗争,在生产技术观念上,把一般技术人员、工人,甚至炼铁厂的某些领导者,从帝国主义与官僚资产阶级所遗留下来的保守主义的囚笼解放出来。
新纪录是该厂聘请的苏联专家所建议的,他到工厂仔细地研究了机器设备效能,产量纪录,炼铁炉的送风机、锅炉房,原料的供应及运输等条件之后,提议运用其他配合机器——用第三号送风机代替一号送风机(原送风量小),用第二号锅炉房代替一号锅炉房(原动力小)。根据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有效的容积计算法,断定即使在中国今天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多加废铁补充原料的不足,仍可突破炼铁炉原定最高效能二百五十吨的标准,提高日产量至三百吨。并以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创造精神鼓励大家说:“我们出铁的生产者,应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使炉子的效能发挥得最大。”帮助领导解除了怕生产提高原料供应不足的顾虑。
在苏联专家的启发之下,主要负责干部的思想明确起来,下定决心坚持贯彻,保证了这个创造。
但是保守主义的残余思想,在创造新纪录的过程中,仍常来袭击他们。一般技术人员在理论上是说通了,但怀疑着是否可以实现。特别使他们担心的是两个数字:一个是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日产量为一九○吨,另一个是原来炉子设计最高标准是“二五○”。因此,他们在积极工作中,总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们竭力希望提高生产的工人们,也好心的耽忧着那个炉子,害怕它因生产过多而损坏了。这都是因为不了解今天科学技术水平早已提高了,而资产阶级科学技术的某些规定,本身就含有落后的保守性。直到新纪录完成,这种保守主义、经验主义的思想才被完全粉碎。
密切配合
为了完成新纪录,领导上曾召集各种会议,提出内外部密切配合,不使因某个部门未完成任务而影响整个计划,全厂技术人员与工人,在共同目标下,都积极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电力厂与机修厂配合炼铁厂,检修三号送风机与二号锅炉房,解决了循环水,抢修了刮瓦、抽气机、各种气表与送水的钢管,克服各种困难,在两三天内即告完成。其他如人力以及机器条件的准备,也都有效的做到了,这是保证新纪录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伟大:工人的生产热忱
在这次新纪录运动中,工人的生产热忱是无比的。为了保证送风量的增加,热风炉日班工人侯德成研究了使用放风门和加大空气口的方法,他下班后,即将结果告诉第二班,又由第二班传给第三班,互相衔接,共同研究,送风量遂由五百立方米增至六百五十立方米,满足了风量的供应。二号锅炉房和三号送风机的工人下班时,都不想走。出铁场的工人在严寒的冬天,仅着单衣仍忙得满头大汗,他们说:“累是累,看到多出铁就痛快!”为了保证绞车送料,工人们热情地无数次地去看高炉的漏斗,有一次,某工人因忙得站错了风向而中煤毒,实习小组长、共产党员杨禄奋不顾身前往抢救,他自己也中了毒,但终于将该工人救出。由于这种高度的阶级友爱,更提高了工人的团结与生产情绪。
新创造带来新希望
此次运动中,虽然还存在着一些缺点,有点手忙脚乱,不是很有计划的;但是经过这次新创造,全厂在生产技术思想上来了一次革命,副工程师甄玉林告记者说:“今天再拿资产阶级的生产观点来衡量我们自己,是错误的。”工人们说:“以前认为日本人生产技术‘多棒’,现在我们自己比他们更行了!”
在先进地区的东北,新纪录已成为普遍运动,而在华北或全国来说,这个新纪录还是一点星星之火。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中国工人阶级的自信与力量,透过这朵火花,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工业的远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