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苏丹杂技学员在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4-15
第4版()
专栏:

苏丹杂技学员在中国
四月十一日晚,首都剧场里气氛热烈。舞台上的帷幕徐徐拉开,蔚蓝色的映幕上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苏丹风光画:尼罗河波涛滚滚,白帆争流,河畔高大的海枣树迎风挺立。这时,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和铿锵的鼓声,一群非洲男女青少年登上舞台。他们身着鲜艳的服装,个个生龙活虎,朝气蓬勃。这些勇敢的青少年一会儿爬上长杆,在高空做着各种扣人心弦的体操动作;一会儿又骑上自行车,表演《高车踢碗》和各种车技。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女演员表演了灵巧敏捷的《蹬技》后,五名小演员又接着表演了《椅子造型》。他们倒立在六把叠成阶梯状的椅子上,如同一支凌空伸展的翅膀。随后,两位机灵的小演员表演了精采的幻术。当他们把许多花束、彩带和一面用阿拉伯文和中文书写的“苏丹和中国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的横幅展现在观众面前时,全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
这是苏丹杂技学员在中国学习杂技结业后,在北京演出的情景。他们在演出中表现出来的勇敢顽强精神,博得了观众的欢迎和称赞。
苏丹杂技学员是根据一九七○年中国和苏丹两国政府签订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由苏丹政府选派,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前来我国向武汉杂技团学习的。他们四十九人当中,有三十五人学杂技,十四人学音乐。当时最大的十五岁,最小的还不到九岁。这些苏丹小朋友来我国学习,给我国人民带来了苏丹人民的深情厚谊。
那是一九七一年夏天,中国武汉杂技团为了配合苏丹有关方面选拔杂技学员,曾派三名工作人员到苏丹去。苏丹政府对选派杂技学员到中国学习非常重视,专门在首都喀土穆的电台上广播招生。“到中国去学杂技”的消息传开后,苏丹人民非常高兴,每天都有很多苏丹朋友带着自己的子女,来到报名站。他们满怀深情地对中国工作人员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很放心。我们叫孩子们到中国去,不但要学杂技艺术,更重要的是发展苏丹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这些苏丹青少年离开苏丹的前夕,尼迈里主席接见了他们,亲切地勉励他们好好学习,为增进苏丹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武汉杂技团曾经访问过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二十多个国家。当苏丹杂技学员来到中国武汉时,武汉杂技团的演员们感到特别高兴,热情而亲切地接待了他们,并派出优秀的杂技演员和音乐工作者担负培训任务。
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现在苏丹杂技学员已经学会了二十多个杂技节目。在这次演出时,他们在和谐的音乐伴奏声中,表现了良好的演技和优美的动作,相互的配合非常紧密。武汉杂技团的同志们说,这些苏丹青少年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作了艰苦努力的。他们在训练中情绪饱满,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认真刻苦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
以腿功、腰功、顶翻为基础的杂技基本功的练习,要求很严格,体力消耗大,比较艰苦。开始,苏丹学员练了几个星期以后,都感到腰酸腿痛。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每天仍然坚持练功六、七个小时,中国教师劝他们休息也劝不住。表演《高车踢碗》的乌萨迈,身体条件比较差些,但他练习十分刻苦。特别是有些难度大的动作,往往要练得汗流浃背,有时不慎还会从车上摔下来。可是乌萨迈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苦学苦练,表现了顽强的毅力,终于掌握了这个难度较大的动作。
十六岁的哈梯姆,练功认真刻苦,顶翻的基本功掌握较好。但是他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在练“倒立分砖”这个难度很高的动作时,在一节课内只要求练习五次就可以休息,他却常常连续练习二十多次。由于他刻苦顽强练习,现在已能参加《椅子造型》、《钻圈》、《椅子顶》等五个节目的演出,而且动作准确,姿式优美。
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五日是苏丹革命节五周年的日子。苏丹学员为了争取参加他们祖国的庆祝活动和演出,决心把三年的学习时间缩短为两年半,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苏丹人民的节日。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训练后,又立即进入了紧张的节目基本功和排练演出的训练。现在,这些苏丹青少年经过勤学苦练,已经胜利地提前完成了学习任务。
苏丹杂技学员在中国学习期间,同武汉杂技团的教师、演员互相学习,互相鼓舞,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次碰到雨天,一位中国教师下课后因为没有带雨具不能回家。有两位苏丹学员知道后,立即跑回宿舍拿来雨伞和球鞋送给这位教师。武汉杂技团的同志从这样一些普通的事情中,深深地感受到苏丹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
苏丹学员领队哈桑最近对武汉杂技团的中国朋友说:我们在中国度过的两年多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苏丹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一定把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带给苏丹人民。
现在,苏丹杂技学员即将回国。我们衷心祝愿苏丹朋友们回国后演出成功,祝中国和苏丹两国人民友谊之花开得更加鲜艳。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