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看万山红遍——湖南山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巨大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4-23
第3版()
专栏:

看万山红遍
——湖南山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巨大变化
不久前,我们到湘西的武陵山、雪峰山,湘南、湘东的五岭山、罗霄山进行调查,访问了土、苗、瑶、侗、汉各族的干部和群众,所见所闻,令人鼓舞。感受最深的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特别是经过批林批孔运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深入人心,农业学大寨的战鼓响彻千山万壑。山区人民在大干,山区生产在发展,山区面貌在改变。一九七三年,湖南的粮食总产量比大丰收的一九七二年增加二十多亿斤。其中地处五岭山区的郴州、零陵等四个地区增产的粮食就占三分之一以上。当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山区带来的变化,不只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
人 的 精 神 面 貌 大 变 化
湖南的山丘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搞好山区建设,对全省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过去有的地方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在山区工作的有的干部对着穷山恶水发愁说:“山高水冷气温寒,条件太差难改变。”后来,他们到湖区和丘陵区参观了学大寨的先进典型,还是摇头说:“麻雀不能同雁飞,山区怎能同湖区比!”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冲垮了修正主义给人们套上的精神枷锁,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大普及。山区的干部和社员想得宽了,看得远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境界高了。一九六九年,龙山县洛塔公社和邵东县野鸡坪大队,为山区学大寨树起了榜样。
洛塔公社座落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的武陵山上,是石灰岩地区。每到干旱季节,莫说引水灌田,就是吃水也困难。洛塔贫下中农凭着两只手,堵天坑,截阴河,挖渠道,开梯田,只几年时间就开出梯田四千多亩,一九六九年粮食总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一倍,第一次给国家交了丰收粮。
野鸡坪大队座落在石山上,不仅缺水,而且缺土。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以前,有人甚至提出要野鸡坪的广大贫下中农搬家。文化大革命中,野鸡坪的广大贫下中农彻底批判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把搬家变成了搬山。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全大队男女老少齐上阵,一锤一钎,凿穿了一座石山,搬走了三座石山,打平了五座石山,挑来客土,造成了稳产高产田。一九六九年,粮食亩产达九百多斤,改变了吃粮靠统销、花钱靠贷款的局面。
一九七○年夏天,许多山区的干部到洛塔和野鸡坪参观,一看,服气了。他们回去又组织群众去参观,群众一看,着急了。对干部说:论条件,我们比这里好;论变化,我们比这里差;不是我们的条件不能变,而是我们的思想不先进。于是,山区各县、社、队围绕着这样几个问题开展了讨论、批判:是条件决定一切,还是路线决定一切?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是山区的群众落后,还是干部落后于群众?
群众性的讨论,破除了“山区难变”的论调;群众性的批判,洗刷了唯心论的先验论。黔阳地区的一些干部说:过去,只看到雪峰山高,看不到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更高;只看到穷山恶水难变,看不到群众“穷则思变”。许多山区的干部思想转变了,提高了抓路线、抓大事、抓政治思想工作的自觉性。他们带领群众投入了改造山区的艰巨斗争。
要 想 山 河 变 首 先 抓 路 线
根治穷山恶水,不仅是生产领域里的大革命,而且是政治思想领域里的一场大革命。湖南山区人民在前进的征途上,不仅和阶级敌人斗,和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斗,还同右倾保守思想、旧的习惯势力斗。由于紧紧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走自力更生道路,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湖南山区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人口少,地域宽,劳动力紧张,阶级斗争经常表现在对劳动力的争夺上。
茶陵县七地公社的同志对这一点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前几年,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学大寨,但真正投入农田基本建设的劳动力并不多,工程进度较慢。原因在哪里呢?公社党委领导成员分头到不同类型的生产队调查,发现有的队受阶级敌人的煽动,劳动力外出搞副业抓现钱;有的队资本主义倾向严重,乱砍山林竹木。事实说明,阶级敌人妄想煽动“劳力自由支配”,瓦解集体经济。
有了这一认识,公社党委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放手发动群众,批判刘少奇“三自一包”黑货,批判“劳力自由支配”的谬论,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在较短时间内,外出的劳动力很快回来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掀起了高潮。一九七三年,全公社农业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亩产达到九百多斤。
在边远偏僻的大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阶级斗争常常表现在:阶级敌人惯用封建迷信思想,干扰和破坏学大寨的群众运动。通道侗族自治县有一个黄土公社。全社三千八百亩水田,碗一块,瓢一块,散布在两百零八条山冲里,大部分有冷浸、锈水、山洪为害,是个有名的穷山窝。公社党委发动群众学大寨,改土造田。阶级敌人说:“这里是侗家祖宗住过的地方,不能动土。”公社党委计划改造冷浸田,扩种双季稻。阶级敌人说:“这是汉家的办法,侗家行不通。”公社党委用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群众,狠批了阶级敌人,全公社很快掀起了治山治水的高潮。各族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削平山头,修建渠道,开出两百五十多亩水田,改造了冷浸、锈水田,使百分之七十的农田旱涝保收。前年和去年,粮食亩产连续两年跨《纲要》。
改 造 山 区 的 强 大 动 力
湖南山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在斗争实践中认识到,要彻底改变山区面貌,就要彻底解放思想。
批林批孔运动是加速山区建设的强大动力。广大干部和群众联系当地现实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狠批林彪反党集团和一小撮阶级敌人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破坏农业学大寨的罪行,进一步激发了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他们不断破除右倾保守思想,对山、水的治理,规模越来越大,进度越来越快,标准越来越高。
慈利县长峪铺大队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大革旧山河的命,仅几年时间,就把过去的“岩壳地”改造成六百多亩“大寨田”,使粮食亩产由原来二三百斤逐步提高到八百斤至千斤以上。今年春节过后,这里连续下了四场大雪,地里积雪一尺多厚,但群众凿石造田的号子声、爆破声没有停过一天。经过一个冬春的战斗,造出了适合机耕的大片梯田。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山区的许多县、社成立了治山治水指挥部,统一规划,大片治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这是湖南省山区建设的新形势、新特点。汝城县的龙虎洞水库,早在一九五八年就建成了,因为没有继续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灌区七个公社的耕地还常受山洪、渍水侵袭,产量一直上不去。过去,年年修修补补,年年是老样子。这次,广大群众狠批了林彪和孔老二鼓吹的唯心主义的“天才论”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大大激发了彻底改造山区的斗志。七个公社联合起来,组织了两万七千多劳动力,重新改造灌区的水利建设。
随着批林批孔运动的不断深入,湖南山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通过大摆文化大革命给山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痛击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翻案妖风,进一步激发了彻底改造穷山恶水的信心和决心。现在,从武陵山到雪峰山,从罗霄山到五岭山,到处红旗招展,炮声隆隆。广大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正在继续描绘“万山红遍”的壮丽画图。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