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三十万担肥土是怎样送下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4-25
第3版()
专栏:

三十万担肥土是怎样送下地的?
云南省易门县红星公社方屯大队的干部和社员,通过批林批孔,进一步激发了艰苦奋斗学大寨的革命精神,春耕生产搞得热气腾腾。他们在半个月内,就把三十万担肥土送到地里,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打下基础。
方屯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经过去冬今春的大干苦干,在离村七八公里的后山坡建成了一千五百亩梯地。这些梯地平展整齐,土层深厚,地埂结实,每亩平均垫了一千六百万挑腐质土。大队党支部决定,今年在这些梯地上种植高产玉米。有的社员说:“梯地都是从来没种过庄稼的生土,如果再垫上肥沃的熟土,高产就更有把握了。”党支部采纳了这个建议,立即召开全大队的干部、社员大会,动员大家积集熟土。社员们一致拥护党支部的决定,都说,只有措施有力,高产才有保证。于是,大家纷纷想方设法找肥土。不几天,全村的所有场院和路边,都堆满了肥土,一算足有三十万担。
这时候,有的队干部面对这三十万担肥土发起愁来。他们扳起指头一算,要把这些肥土送下地,即使全大队一千一百多个全劳动力和半劳动力都出动,也要三个月才能送完,怎么能赶在春耕大忙前送下地呢?
针对这个情况,大队党支部引导干部、社员深入批林批孔,提高认识。在批判会上,大家联系本大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学大寨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狠批林彪宣扬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他们说: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我们大队干部、社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提高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大家发扬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荒山坡上建造了一千八百多亩梯地。全大队去年粮食产量比文化大革命前最高年产量增加了一百二十万斤,集体储备逐年增多,从一个长期吃粮靠回销的后进队,变成了全县的先进单位。这些成绩是怎么得来的?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大干部和社员艰苦奋斗的结果。林彪、孔老二胡说什么“上智”“天才”,完全是骗人的鬼话。事实证明,历史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深入批林批孔,使干部进一步看到了群众的力量,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也更加高涨,大家说: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大干苦干,用搞好春耕生产的实际行动来批判林彪、孔老二,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接着,各队的干部、社员围绕着如何把这三十万担肥土送下地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大队党支部集中了群众的意见,并认真帮助各队合理安排和组织劳力。
每天天未亮,从方屯村子到后山坡梯地的山路上,拖拉机在奔驰,二十多辆马车在飞跑,三百多辆小推车你追我赶,六百多名挑担子的男女社员快步如飞。按原计划,挑土的社员每人每天挑四回,实际上每人每天挑七、八回;按原计划,每辆小推车每天跑三回,每车装二百公斤,实际上每辆车每天跑了四、五回,每车装了四百公斤到五百公斤。一开始,三人推一车,后来改为两人推一车,上坡时互相帮助,你推我拉,工效成倍提高。人心齐,泰山移。不到半个月时间,三十万担肥土就全部送到后山坡的梯地里了。干部和社员说:这一生动事实,是对林彪、孔老二宣扬的“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的有力批判。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