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榆社大寨支部建设以生产为中心进行 全村产量已达战前水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18
第3版()
专栏:

榆社大寨支部建设以生产为中心进行
全村产量已达战前水平
【本报讯】山西榆社大寨村(老区)中共支部在加强支部建设中,以领导群众生产为中心,提高了党对生产的领导作用,获得成绩与经验。该村劳力畜力缺乏,但去秋实收粮达三千六百一十石四斗,比常年多打粮六百八十八石二斗,增产将近二成。全村生产基本上已达战前水平;耕作技术已远较战前提高。去年全县劳模大会上,被选为头等模范村。
大寨支部现有党员三十一人,工作积极热情。一九四八年经过整党,支部清算了党内不民主与行政命令作风,党员树立了劳动观念与群众观点;特别是经过党章教育,懂得了要想走向社会主义,必须把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好,必须领导农民增产。其次,建立了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发挥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每一工作,都经过全体党员讨论。支部书记昌福能够以身作则,工作有成绩归给大家,自己有缺点向大家检讨,在他的影响之下,加强了党内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且进行得生动活泼,使全体党员得到逐步改造。少数不积极工作或劳动不强的党员,在去年生产中,都已成为劳动好手与生产领导者。第三,注意培养党的生产领导骨干。自一九四六年吸收劳动英雄志全入党以后,党对生产领导的作用显著提高。在他的影响与具体组织领导之下,去年夏天有效地消灭了麦苗的油旱(害虫),救出一百二十亩麦田,并推动全村选出优良麦种四十余石。志全能用群众切身经验与好坏对比的方法,教育群众,使全村农业技术能够逐渐提高。去夏锄苗时,该支部被上级党委奖为模范支部。
大寨支部领导群众生产的基本经验有以下几点:一、有计划有组织的民主领导。依据上级要求与本村实际情况,经支部大会订出全年与各段生产计划;每段之间有一次支部大会,总结上段工作,提出下段中心与具体要求,提交人民代表会讨论,使支部的计划变成全村群众的计划。在执行中,党员一面以身作则,一面用实际成果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并首先从自己互助组做起,逐步影响推动全村。二、重视思想发动,团结运用积极分子,随时表扬好的,批评坏的。如去秋选种时,为克服群众怕麻烦思想,支部即组织了党员干部、英雄模范、积极分子六十余人,带领群众实际检查观摩,使大家认识选种的重要。同时注意团结培养技术能手,诚恳向其学习,以丰富领导经验。三、深入检查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如去夏锄苗时,大部锄了三遍,经检查,发现张砖管本来没上三锄就假说锄完了。于是就作了全面的进一步的检查,发现全村有一百三十多亩秋苗未上三锄,经过教育,群众才补锄了三次。四、通过总结工作,集中党员群众切身经验,提高党员群众觉悟。去年运用这一方法,从锄苗大检查开始,一直贯彻到三秋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从各段的总结教育中,使党员与群众认识了只有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来,讲究技术,加工加粪,才能多打粮食;改变了以前多打粮食是“天年”的看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