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3阅读
  • 0回复

都江堰外江节制闸胜利建成 这项工程的建成,很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都江堰在排洪、灌溉、运输木材和提供工业用水等方面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5-02
第3版()
专栏:

都江堰外江节制闸胜利建成
这项工程的建成,很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都江堰在排洪、灌溉、运输木材和提供工业用水等方面的作用
新华社成都一九七四年四月三十日电 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江节制闸已经胜利建成,并于四月二十六日正式启用。这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高十二米、长一百零四米的八孔电动节制闸的建成,很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都江堰在排洪、灌溉、运输木材和提供工业用水等方面的作用,它将使都江堰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游,有两千多年历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建的一项排灌结合的大型水利工程。发源于川西北雪山深处的岷江,在流经川西平原西部边缘灌县时,被都江堰渠首的“鱼嘴”分水堤一分为二:南边的叫外江,为岷江正流,主要用以排洪;北边的叫内江,是岷江的别流,主要用以引水灌田。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采用在分水堤附近外江河道上设置“杩槎”(用竹笼和卵石组成的临时挡水坝)截流的办法,来调节外江、内江的水量,这对于发挥都江堰的排灌效益曾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用“杩槎”截流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每到四、五月间,内江下游农田急需灌溉时,而外江河道上的“杩槎”,却常常被洪水冲毁,无法拦截江流,不能保证内江灌区有应有的水量。等到重新搭好“杩槎”,往往贻误农时。而当进入汛期,岷江水位猛涨,这时又不得不赶快拆除“杩槎”,以减轻洪水对内江渠系的威胁。一旦洪水水位下降,仍须再行设置“杩槎”,否则内江流域就不能恢复正常供水。这样一拆一设,既浪费人力物力,又给及时调节水量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解放前夕,都江堰灌区农田受益面积仅二百多万亩,目前已经增加到八百万亩,今后扩灌工程全部完成,灌溉面积将达到一千万亩以上。在灌区不断扩大、内江下游用水量日益增多的新形势面前,水利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和试验,决定在不改变都江堰渠首原来的分水比例和水流走向的前提下,在“鱼嘴”分水堤附近的外江河道上修筑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电动节制闸,来代替那曾经沿袭两千多年的截流“杩槎”。当岷江流量过小时,可将外江节制闸关闭一部分,以增加拦入内江的水量,满足下游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当洪水过大时,可将闸门全部打开,让它从外江排走。
外江节制闸主体工程是去年十一月中旬正式动工的。今年春节期间,是混凝土浇注工程最紧张的阶段,工人和民工们主动放弃节日的休假,顶风冒雪,坚持战斗。批林批孔运动展开以来,参加建设节制闸工程的工农群众、革命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地上狠批林彪“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激发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工程进展更加迅速,保证了这座节制闸及时建成,使它在春灌中投入了使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