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让革命青春放射出光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5-08
第4版()
专栏:

让革命青春放射出光芒
常胜利
人们常常把万物萌发的春天作为青年的美好象征。“让青春焕发出革命光芒”,《龙江颂》里这句脍炙人口的唱词,表达了亿万青年的共同心声。然而,怎么正确理解革命青春的意义呢?
革命者的青春,仅仅是指年青力壮、血气方刚吗?不,首先在于有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毛主席曾把共产主义事业称作是“葆其美妙之青春”的事业,一个革命者要永葆革命青春,就要自觉地献身于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只有誓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青年,才能使自己的青春获得真正的意义。一个将整个生命都与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的革命者,青春是永远不老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无数革命小将振奋了斗志,也使无数老将焕发了革命青春,不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吗?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迟早要被革命的洪流所抛弃。当年的孔老二,年青时就抱定了为没落奴隶制招魂的反革命志向,到头来却是“累累若丧家之狗”,被滚滚向前的历史巨轮碾得粉碎。叛徒、卖国贼林彪要和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较量,妄想投降苏修,结果机毁人亡,变成了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那些把自己紧拴在反革命破车上的腐朽人物,只能永远哀叹他们“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惨命运。
一个人投身于革命,是真心还是假意,要有一个标准来分辨、来检验。毛主席早在三十五年前就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千百万革命青年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金光大道。他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汇成不可阻挡的革命潮流。金训华、朱克家、柴春泽,……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象一朵朵绚丽的红花,盛开在社会主义祖国的春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被林彪咒骂成是什么“等于变相劳改”。然而,孔老二的这种老调新声能奈我何!与工农相结合的排天巨浪,必将把几千年来剥削阶级旧的传统观念冲刷净尽,把革命的年青一代锻炼得无比坚强。
革命总是在斗争中前进的。革命青年要敢闯敢斗。伟大的革命导师历来教导我们,要毫不畏惧地同阶级敌人斗,同修正主义斗,同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斗,同时,也要同旧的传统观念斗。只有那些维护反动、没落阶级的卫道士,才处处给人加以“中庸之道”的桎梏,设置“两斗皆仇,两和皆友”的樊篱。他们真的不要斗吗?根本不是那回事。他们要斗的、要千方百计绞杀和消灭的,是革命的阶级、革命的事业。孔老二不是就对那个为挽救奴隶制的覆灭连命都送掉了的得意门生子路赞不绝口吗?而对另一个帮助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学生冉求骂声不绝吗?嘴上“仁义”、“忠恕”念念有词的林彪,暗中却把绑架、暗杀等法西斯手段和“不成功便成仁”的法西斯训词,传授给他的反革命同伙。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是长期存在的。革命青年必须揭破那种“中庸”呀、“和”呀之类的鬼话,在斗争的烈火中磨砺锋芒,奋勇当先地向一切枭蛇鬼怪宣战!
看今天,多少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正以他们的英雄业绩献给我们伟大的时代。青春,只有贡献给无产阶级革命才有意义;青年,只有在与工农结合的道路上,在火热的斗争中,才能使自己永葆革命青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