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中塞人民友情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5-09
第5版()
专栏:达喀尔通讯

中塞人民友情深
五月初,大西洋畔的塞内加尔,春草茵碧,繁花盛开。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勤劳的塞内加尔农民和中国农业技术人员正在并肩劳动,插秧除草。一块块葱绿的稻田点缀着塞内加尔的河山,一个个中塞人民友谊的故事到处传颂。
去年四月,姆帕纳县的五个自然村的农民刚刚插完稻秧,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应塞内加尔政府的邀请,来到了姆帕纳。
这五个自然村位于塞内加尔北部吉尔湖畔,那里的一百五十九个农户联合组成了一个生产合作社,共种植三十五公顷水稻田。由于连年干旱,湖水减退,稻田缺水,产量一直上不去。改变稻田低产面貌,是塞内加尔农民和中国农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愿望。要取得高产,就要有水浇田,塞中两国劳动者决心大修水渠,把吉尔湖的湖水引进稻田。
六月大旱,湖水猛退。姆帕纳生产合作社的农民们和中国农业技术人员手持铁锹来到湖边。他们挥动铁锹,大挖湖泥,修筑水渠。湖水退到哪里,水渠就延伸到哪里。好多个日日夜夜,塞中劳动者并肩奋斗,汗流在一起。他们在劳动中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一个塞内加尔农民身体不舒服,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就关切地把随身带的药品送给他。夜晚劳动,湖边闷热,蚊子又多,塞内加尔朋友总是劝说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多多休息,充满了塞内加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经过一个多月的共同战斗,水渠延伸了四百余米,吉尔湖里的水终于引进了稻田,抗旱斗争取得了胜利。
十月,吉尔湖畔泛起一片金黄的稻浪。姆帕纳生产合作社获得了历史上第一次大丰收,全年稻谷产量每公顷达六点六二吨,比上一年度增产九成。满怀丰收喜悦的农民们纷纷邀请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到他们家里作客,同吃“丰收饭”。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农捧着沉甸甸的稻粒激动地说:“姆帕纳稻谷满仓,显示友谊的力量。”
在塞内加尔河流域的中心地带,有一个盖德村,这里土地肥沃,是一个发展水稻生产的好地方。工作在这里的十多名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同村里广大农民朝夕相处,笑语相闻。他们在共同的劳动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中国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把业余种植的蔬菜、瓜果送给村民尝新,盖德村民也把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看作自家人。
今年二月的一个深夜,中国农业技术人员住处的房屋突然起火。房顶上铺盖的稻草着火后,顺着风势迅速蔓延。中国农业技术人员纷纷奔出住房,上房救火。通红的火光惊醒了酣睡的村民。当、当、当……不知是哪一位村民紧急地敲响了铁器。听到铁器声,一百五、六十位男女村民直奔着火现场;当地政府官员、年老的村长、学校的教员、技术员……也闻声赶来,个个心急如焚。有的奋不顾身冒火上房,有的拿桶提水灭火。正在患病的抽水机手萨尔摸黑撑船把抽水机运到现场;泥水工巴巴·迪昂抱着水龙管迅速爬上屋顶灭火;机工拉明·索被火烧伤了手,坚持不下火线……在盖德村村民的及时抢救下,熊熊的烈火终于被扑灭,避免了一场大的火灾。
火被扑灭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紧紧围住中国农业技术人员问长问短。村民们看到中国朋友个个安全脱险,心中十分高兴。当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对村民们帮助救火表示感谢时,年老的村长代表全村居民回答说:“不用谢,我们是一家人。”
在美丽富饶的塞内加尔平原上,塞内加尔农民和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头顶烈日,共同战斗在卡萨芒斯河畔、萨鲁姆河畔和塞内加尔河畔。辛勤的劳动带来了丰硕的成果,汗水培育了塞中人民友谊的花朵。
去年七月的一天,在齐甘肖尔工作的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向姆帕克村运输稻种,汽车在途中陷进了泥坑。正在远处田间劳动的姆帕克村村长发现后,顾不上回村叫人,就地割了一捆山草送来垫在车轮下,帮助中国朋友推车。但因车重人少,汽车仍一动也不动。正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汽车喇叭声,一辆执行边防任务的军车,猛然刹住了。车上的塞内加尔军人看到中国农业技术人员的汽车陷在泥坑里,纷纷跳下军车,齐心协力,把汽车推出了泥坑。
去年十月,萨鲁姆河畔马马拉米纳村的三十五公顷水稻正在灌浆,急需灌溉,当时在考拉克工作的中国农业技术人员赶到那里,同当地农民一起运水灌田。住在邻村的一位塞内加尔农艺师听到这消息后,将自己园林里使用的一台抽水机和二百米长的水管用拖拉机运到了村里,借给中国农业技术人员使用。当中国朋友对他的大力帮助表示感谢时,这位农艺师激动地说:“不,是你们帮助了我们塞内加尔的农民。”
今年三月,中国援助塞内加尔的一批拖拉机刚刚运到塞内加尔河畔的盖德工地,消息一传开,霎时间,装载拖拉机的大卡车旁围满了人群。工地上没有起重吊车,在场的人们就一齐动手,用人力把拖拉机一台台地从卡车上卸下来。突、突、突……拖拉机冒着黑烟开动了,“塞中人民友谊万岁”的欢呼声和掌声响彻整个工地。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