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青龙河畔气象新——河北卢龙县富申庄大队批林批孔以来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5-17
第3版()
专栏:

青龙河畔气象新
——河北卢龙县富申庄大队批林批孔以来的变化
座落在燕山脚下、青龙河畔的卢龙县富申庄大队,是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一面红旗。通过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这个大队的革命和生产出现了一片新气象。
看书学习蔚然成风
在批林批孔的斗争实践中,富申庄大队的干部和群众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要深入批林批孔,必须刻苦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掌握理论武器。因此,他们把认真看书学习,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革命任务。
只上过三年学的青年社员陈春兰,开始参加理论学习班时,畏难情绪很大。在党支部书记陈会的耐心帮助下,她回忆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没有文化的苦,深深感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需要,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学好,从而坚定了“攻克文化关、攀登理论山”的决心和信心。在参加集体学习时,她刻苦读,认真听,不懂就问;回到家里,那怕时间再晚,也要坚持学习,反复琢磨,细心体会。母亲劝她休息,她说:“要批深批透林彪、孔老二‘克己复礼’反动纲领的极右实质,不下苦功夫读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怎么能行!”
象陈春兰这样认真读书的社员,全村还有很多。民兵排长刘月芹只上过两年学,开始批判孔老二鼓吹的反动的“天命论”和林彪鼓吹的唯心主义“天才论”时,只知道这都是骗人的鬼话,对其反动实质却认识不清。后来,她认真学习了列宁的有关论述和毛主席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光辉著作,并虚心向同志们请教,终于弄清了林彪、孔老二鼓吹这些反动谬论,是为他们妄图复辟的反革命政治目的服务的。孔老二鼓吹“天命论”,是为了复辟奴隶制;林彪鼓吹唯心主义“天才论”,是为他阴谋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制造舆论。刘月芹在批判会上用学到的革命理论,联系几年来自己参加“五治高粱洼”、“两修拦河坝”等战天斗地的实践,阐述了“实践第一”、“奴隶们创造历史”的观点,狠批林彪鼓吹唯心主义“天才论”的罪恶阴谋。她的批判,有理论,有实际,受到群众的称赞。
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战斗洗礼,这个大队锻炼培养起来的十三名新干部,在这次批林批孔斗争中,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观念不断增强,继续革命的朝气更加旺盛。
党支部副书记陈伦是个敢于反潮流的青年干部。前几年,他带动青年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顶住了“底分加奖”等错误做法。通过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罪行,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要坚持革命,反对复辟,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就要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因此,一事当前,他首先注意把好路线关。今春,为了大干农业,积极发展养猪事业,大队决定添设一台打浆机。在支部会上,有的同志主张花钱买。陈伦认为,既然自己能制造,为什么还要花钱买?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现在家业大了,更要精打细算,时刻想到节约,革命传统不能丢。”一席话,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一致同意自己动手制造打浆机。
民兵副指导员王凤英是个下乡知识青年。几年来,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晒黑了皮肤,炼红了思想。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她用自己下乡五年多,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的事实,狠批孔孟宣扬的“学而优则仕”和林彪诬蔑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的反动谬论,进一步树立了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她处处抢重活,挑重担,当先锋,自觉地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今年春天,她带领四名女青年承担了开凿穿山洞的任务。哪里艰苦她在哪里干,哪里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洞里刨土直不起腰,抡不开镐,她就跪着刨。手磨出了泡不叫苦,胳臂抡肿了不叫累,膝盖磨出了血不怕疼。打眼放炮比较危险,她总是抢着点炮。她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动大家艰苦奋战,提前五天完成了开凿穿山洞的任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最近,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农业生产热气腾腾
富申庄的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深入批林批孔,焕发了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干地里活,想天下事,把一锹一镐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奋勇战天斗地,春耕生产搞得热火朝天。
入春以来,他们顶风冒雪,仅用八天时间,就在青龙河修起一道六十米长的拦河坝,保证了水轮泵站的发电用水。接着,又乘胜前进,把百亩人造平原的土层加厚了一米,为夺取农业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前些日子,正是小麦返青、大田播种的关键时刻,座落在西山路口的引水渡槽出现了塌方。民兵副连长陈山和副指导员王凤英,勇敢地带领民兵承担了修建渡槽的艰巨任务。在施工中,他们批判了林彪、孔老二散布的“上智下愚”等反动谬论,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巧架“飞桥”的战斗中,“铁姑娘”、“铁汉子”等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基干民兵陈柱负责搬料任务。他背着二百斤重的水泥砖,在只有一尺宽的又陡又滑的跳板上,来来去去;他双手磨出了血,同志们劝他回去休息,他却坚定地说:“想想旧社会缺吃少穿的苦日子,看看今天的幸福生活,再累也心甘。”知识青年王伟和张培华担任和灰拌料,担水、挑沙、供石送料,整天一脸汗水一身灰沙,从没有叫一声苦。他们大干十三天,终于修成了长八十米、高五米五的十拱引水渡槽,保证了南山二百亩麦田和稻田的用水。
现在,这个大队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正以批林批孔为动力,抓紧麦田管理,努力夺取今年农业的更大丰收。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安徽省六安县新建的三十铺茶场工人正在采摘春茶。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