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勇当驾辕牛 敢拉上坡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5-20
第3版()
专栏:

勇当驾辕牛 敢拉上坡车
在陕西周至县富仁公社永流大队的田野里,一位卷着裤腿,满脸汗水的中年人,拉着满满一车粪,跑在最前头。社员们说:“老康啊!你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往后你多出出主意,多操点心,把大家指挥好就行了。”他回答说:“那怎么行!学大寨,干部就得带头干,不出大力、流大汗,面貌怎能变?”这人就是永流大队党支部书记康建成同志。这个大队由盐碱滩变成粮棉高产的先进单位,和老康的带头实干是分不开的。
永流大队位于黑河、渭河之间的汇流处。解放前这里是一个荒草丛生的放马滩。解放后,贫下中农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由于涝、碱、旱“三害”的威胁,粮棉产量很低。康建成下定决心,要带领群众治服“三害”。
治理盐碱刚开始,阶级敌人就吹冷风。康建成带领大家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他深入群众访问对治碱有经验的老农,并虚心学习外地经验,和群众一块从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治碱办法。康建成带领大家在盐碱地中开沟,使盐碱地的水位下降,碱随水去,改变了土质状况。接着又打响了深翻埋碱、拉沙压碱的战斗。开始,少数人有畏难情绪,休息时康建成就在地头领着大伙学习《愚公移山》,鼓励大家象大寨人那样,苦干,实干,拚命干。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永流大队的干部群众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改造盐碱窝的积极性更高了。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康建成翻地用大锨,拉车跑得欢,一天到晚汗流不止。经过四个冬春的大干苦干,终于使“盐碱窝”变成了高产田,粮食亩产达七百斤以上,棉花亩产达一百二十斤。
涝、碱两害治服了,但旱魔仍然威胁着农业丰收。康建成又带领群众投入了打井抗旱的战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接连打成了八十多眼机井,实现了水利化。
康建成为改变永流大队的面貌,勇当驾辕牛,敢拉上坡车,带领广大群众把一个荒河滩,变成了一个五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