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又一新成果 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失传的《孙膑兵法》等竹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08
第1版()
专栏:

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又一新成果
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失传的《孙膑兵法》等竹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
对于研究先秦儒法斗争历史和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新华社一九七四年六月七日讯 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墓葬中,发现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已经失传一千多年的《孙膑兵法》等竹简四千多枚。这批先秦古籍的发现,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现存的《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吴孙子》一直流传,通称《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在曹操注《孙子兵法》中一字未提,在《隋书·经籍志》中也不见著录,可能在东汉时便已失传。宋代以来,有人认为《孙子兵法》并不是孙武的著作;有人对孙武是否实有其人也持否定态度;较多的人则认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于一人之手,现存的《孙子兵法》可能源出孙武,完成于孙膑,是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长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并非一个人的著作,等等。由于《孙膑兵法》失传,上述疑案长期得不到解决,这次《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同时发现,使这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这次发现的《孙子兵法》竹简,已整理出一百零五枚,共一千余字,已发现的篇名和《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十三篇相同。《孙膑兵法》已整理出二百二十三枚,共六千余字,可以确定的篇名有:《陈忌问垒》、《禽(擒)庞涓》、《客主人分》、《将败》、《月战》等。可以推断的有:《将义》、《五共》、《五名》、《将失》、《兵问》、《陈(阵)》、《火战》、《水战》等篇。反映了作者对战争、战争胜负因素的看法,作战时在兵力众寡不同、强弱不同和地形条件不同的作战指导方法,以及阵法的探讨和有关“将”的条件和作用的论述,等等。从文体看,有问对性的,如孙膑与齐威王、田忌的问答;有论述性的,记叙性的,如救邯郸之战、马陵之战。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在政治思想战线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同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儒家,进行着十分尖锐的反复辟与复辟的斗争。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要求统一,以战争手段完成统一事业是当时历史赋予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军事家们的任务。《孙膑兵法》主张“战胜而强”、“举兵绳之”,意思就是用战争手段来对付没落奴隶主复辟势力和封建割据势力。可以看出,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是直接继承了以孙武为代表的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军事思想的传统,并在某些方面有所发挥和补充。
新发现的这批竹简中,有大批先秦典籍,但却没有儒家的书,这座墓葬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不久,这就证明秦始皇焚书是有严格政治选择的。他所焚禁的是儒家的反动经籍,沉重地打击了“是古非今”的反动复辟势力。这也是对叛徒、卖国贼林彪攻击秦始皇
“焚书坑儒”的有力批判和揭露。
这次发掘的墓葬共两处。在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竹简,除《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外,还有:《六韬》、《墨子》、《晏子春秋》、《管子》和《尉缭子》。另外,还有关于阴阳、风角、灾异、杂占等,共有竹简和残简四千九百四十二枚。有些书名,如《曹氏阴阳》等,过去未见著录。在二号汉墓中发现了公元前一三四年的《汉元光元年历谱》竹简三十二枚。
从这两座墓葬的墓坑形制,随葬器物的组合、风格等特点,可以断定这是两座西汉武帝初年的墓葬。这批竹简的发现,特别是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的发现,对于研究先秦儒法斗争历史和古代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同时对古代文字学、隶书的演变和书法的研究,也很有价值。
这批竹简是山东省博物馆和临沂文物组一九七二年四月发现的,经过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组织有关单位专业工作者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整理,文物出版社把这批竹简的影印材料和有关研究文章,编辑成《孙膑兵法——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等书籍,准备陆续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