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在文化大革命中 大力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17
第4版()
专栏: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在文化大革命中
大力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
新华社乌鲁木齐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六日电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农村、牧区大力普及了小学五年制教育。据有关部门统计,从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一九六六年以来,这个自治州的小学校已由四百三十五所增加到五百八十一所,在校学生由七万五千人增加到十三万二千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大幅度增长,目前已达到百分之九十三点五。农村、牧区小学五年制教育的普及,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受到各族农、牧民的热烈赞扬。
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南缘。这里的回、汉、哈萨克、维吾尔、蒙古等各民族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没有学文化的权利。解放以后,国家每年拨出大量教育经费,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可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自治州农村、牧区的小学教育片面强调“正规化”,而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设法去满足广大农、牧民子女就近上学的要求,因此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在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有许多适龄儿童不能入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特别是贫下中农和贫下中牧管理学校以来,他们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提高了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根据广大农牧民的要求大力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自治州先后组织了几批普及教育工作队,深入全州八个县、五个农牧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族群众的意见,合理安排教学网点,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现在,许多学校实行了半日制、早晚班,边远山区和牧场办起了帐篷小学和流动教学点,送字送教上门,大大方便了各族儿童就学。昌吉县幸福大队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山区,共有八个生产队,过去只有一所小学,文化大革命中贫下中农管理了学校,他们根据社员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除了办好中心小学以外,又新增加四个教学点,使适龄儿童入学率由百分之六十五很快上升到百分之九十二。
在普及小学五年制教育中,自治州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办好公办学校,一方面大力提倡群众办学,发动师生自己动手,劳动建校,解决校舍和设备不足的困难。自治州的小学教师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各少数民族都有了本民族的教师。目前,全州已有各民族小学教师六千二百多人,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一倍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