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朽木”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18
第2版()
专栏:

“朽木”辨
标实
《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孔老二正摇头晃脑地向弟子们讲“经”论“道”,一个名叫宰予的学生在课堂上睡着了。宰予的这一举动,冒犯了孔老二的“尊严”,大煞了孔家店的风景。孔老二借口宰予“昼寝”,破口大骂他“朽木不可雕也”。“朽木”,无疑是不能用作雕刻的材料的。以此来比喻学生,便是不堪造就、没有培养前途的意思。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的有关宰予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宰予是一个有点头脑的人,他和孔老二之间,在政治观点上存在着原则的分歧,他的“昼寝”大概是对孔老二不买账的一种表示吧。
“克己复礼”,是孔老二的反动纲领。“三年之丧”,是孔丘叫喊“礼治”的内容之一。对此,宰予曾表示大胆怀疑,并反问孔丘:“父母死了,守孝三年,时间这样久,必然造成
‘礼坏乐崩’,这不正是您老先生深恶痛绝的吗?”问得孔老二理屈辞穷,只好谩骂宰予“不仁”。
孔老二满口“仁者爱人”,宰予却看破了这个江湖骗子的伪善面孔,就“将”了孔老二一“军”:“请问先生,要是有一个‘仁人’掉到井里去了,作为一个‘君子’是否也应该跳下去呢?”孔老二不知所措,只好又污蔑宰予是“欺骗”和“陷害”君子。
孔老二一贯颂古非今,开口“三皇五帝”,闭口东周“郁郁乎文哉”。宰予有一次公然质问孔丘:三皇五帝的“德”如何?并尖锐地指出周朝用栗木做神主牌,是为了使人民慑于神权的淫威而“战战栗栗”,戳穿了周朝“王道”的实质。这更使孔老二狼狈不堪,只好耍无赖,要宰予“既往不咎”。
孔老二的谩骂和污辱并没有使宰予屈服,后来,宰予毅然离开了孔家店,到了齐国,投身到新兴势力陈成子推翻奴隶制的斗争中去,最后献出了生命。
就是这样一个关心政治,赞同变革的“良材”,居然被孔老二视为“朽木”,诬为“不可雕”,是很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
自古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关于“朽木”与“良材”,即“坏学生”与“好学生”的标准,是有着鲜明的阶级性的。任何阶级,都是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的。孔老二仇视宰予“昼寝”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宰予和他志不同,道不合。孔老二要为没落奴隶主阶级效劳;宰予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
两千多年以后的今天,林彪一伙对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同样极尽污蔑攻击之能事。他们学着孔老二“朽木不可雕”论的腔调,攻击工农兵大学生是什么“粗瓷碗描不出细花来”,咒骂敢于造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反的革命青少年是什么“无花的刺”云云。并肆无忌惮地叫喊“教育质量今不如昔”,妄图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粗”与“细”,“花”与“刺”,教育质量的“高”与“低”,不同的阶级有着完全不同的标准。
工农兵上大学,这一伟大的社会变革,彻底搅动了教育领域里封、资、修的深潭古水,捣毁了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学而优则仕”的世袭领地。这块领地,已由工人阶级、贫下中农管理,他们要求自己的接班人,必须具备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本色,能文能武,亦工亦农。资产阶级老爷们,在这个领地中,见惯了颜回式的“君子儒”,病西施式的女学生,今天在他们面前出现的却是大批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能读书、能下田、能做工、能练兵的“陌生人”,他们当然就要放开嗓子大骂“粗”了。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形象,恰恰是无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质量!
说到“刺”,用无产阶级自己的话说,就是革命的战斗锋芒,这是无产阶级青少年的宝贵之“材”。自孔老二始,二千多年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直被反动阶级规范成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礼记·学记》)。就是说,“师”有了“尊严”,就能更有效地传播孔孟之道,更有把握地把学生培养成剥削阶级的爪牙和奴才。无产阶级要求自己的接班人,在斗争中成长,就要培养和发扬他们身上的革命战斗精神。在资产阶级对革命青少年诬之以“刺”的时候,我们则十分兴奋地意识到革命的反潮流精神是多么可贵;而培养这种精神,是一切无产阶级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当然,培养学生的反潮流精神,与启发学生自觉遵守与维护学校纪律是并不矛盾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培养革命接班人,大量的是要从工农兵中产生,要在阶级斗争的风雨中锻炼成长。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残花败柳,毒草病枝,才真正是腐烂发霉的朽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