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青年干部促使我更有朝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20
第3版()
专栏:

青年干部促使我更有朝气
山西襄垣县送返大队党支部委员 张喜孩
我今年六十八岁。一九四四年我们这里解放时,就当了村里的农会主席。以后,办合作社,当了社长;成立人民公社,又当了大队党支部书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当了大队党支部委员、革委会副主任。现在,我的路线斗争觉悟比以前高了,继续革命的劲头也比以前大了。为啥哩?一是因为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深刻教育;二是大队在文化大革命中建立了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党支部和革委会里增加了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干部,他们的革命精神也推动我不断前进。
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一建立,就显得和从前不一样,连开会时的气氛也不同了。过去开会,一般没有争论,慢慢腾腾的,你来两句,他来两句,最后我这当支部书记的一说,就决定啦。现在开会可不是那样子。就拿开会研究学大寨来说吧。你说这样搞好,他说那样办更好,常常争得脸红脖子粗。有一次,因为建水池的事就热烈的讨论起来啦。咱这地方,山高缺水,挑一担水得走三里路。那是什么路哩?“坡接坡,湾连湾,上山碰鼻尖,下沟腿发酸。”强劳力一清早也只能挑两三担。一九七一年,新任党支部书记李兴根到外地参观回来,提出要在山顶上建池蓄水。我一听就摇头说:要是这个办法行得通,古人为什么不干?可是,青年人说行。究竟在哪里建池好?他们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西愤圪梁好;有的说,九亩堰好。我一听,觉得糟啦,九亩堰是咱村九亩好地,打不成池挖坏了地,少打粮食咋办?他们不听我的,越争越厉害,在屋子里讨论还不算,又到外边去讨论。我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心想:刚建起来的班子,这一吵没好兆,准得崩。谁知他们回来时,个个眉开眼笑,说是问题解决了。原来,他们去实地调查,还听取了群众意见,大家认识统一了,要在九亩堰上开工。
我怕吵崩了的心思放下了,但还盘算着自己的那个小九九:别打不成池坏了地,还是稳当点好。谁想他们说干就干。那时还是腊月,地冻如铁,天空还常飘着雪。这伙年轻人在工地搭了席棚,领着社员干。原来我想,打个三万方的水池要花一两年,没想到二十天就挖成啦。这使我吃了一惊。晚上睡下,思索了好一阵子。文化大革命以前有一年,也是因为缺水,国家给两千元的投资,要修一个水坝。党支部委员们斟酌了半天,还是做了个“不修”的决议。现在,这伙年轻人什么也没向国家要,却把这么大的事干成啦。我越想越通达,越想越高兴。高兴啥哩?高兴的是领导班子里添了一群“小老虎”,敢想,敢斗,敢革命。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这本来是党内的正常生活。没有斗争,就没有统一;没有民主,集中制就建立不起来。斗争是好事,过去我却怕斗争,一有矛盾就赶紧搞调和。这是受刘少奇“党内和平论”、林彪散布的“和为贵”的孔孟之道流毒的影响。现在,年轻人把敢于斗争的精神带进来了,增强了对修正主义的批判和抵制,使党支部成了朝气蓬勃的战斗堡垒。有这样一批青年干部接班,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真是喜人啊!
我自从和青年干部一起工作,变得更有朝气了。每逢开会讨论问题,丁是丁,卯是卯,对别人的意见,觉得对的就接受,不对的就批评。青年人坚持原则的斗争性更强,有时候“碰砍”自己几下,但意见很对,我心里也乐哈哈的。林彪一伙妄图否定老、中、青三结合这个新生事物,那是痴心妄想。他越否定,我们越要加强。我们要积极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让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的阴谋见鬼去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