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都拉斯港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20
第5版()
专栏:阿尔巴尼亚通讯

都拉斯港今昔
朝阳穿过薄雾,照耀着阿尔巴尼亚西部的海上门户都拉斯港。这里,林立的起重设备正把矿石和沥青等产品装到停靠在码头边的船上。岸上,满载各种物资的卡车来往奔驰,穿流如梭。港口一侧,工人们正在分秒必争地赶造新船。都拉斯港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和兴旺的景象。
三月的一天,我们来到这里参观访问。陪同我们的老装卸工穆哈梅特·皮奇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港口的巨大变化。
都拉斯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它的苦难的过去和繁荣兴旺的现在,成为鲜明的对比。
在索古王朝统治时期,这里平均每月只有两只小船停靠,最大的载重量不过三十吨。码头工人为了找到一点装卸工作,不得不白天黑夜地呆在海滩上等待着船来。
一九三九年,意大利法西斯占领了阿尔巴尼亚,码头工人的生活更加悲惨。他们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以上,得到的报酬却只是每两周五个列克。外国侵略者把阿尔巴尼亚工人当作牛马使唤,经常强迫他们到远离码头的深海上作业。工人上船得走一座狭窄的木板桥。碰上风暴,整个木板桥都在摇晃,工人背负一、二百公斤货物,稍不留意,就会跌进大海。
一九四四年德国法西斯从都拉斯撤退时,破坏了整个港口,使它变成一片废墟……
具有反侵略斗争光荣传统的都拉斯人民从来没有向外国侵略者屈服。
一九三九年四月七日,阿尔巴尼亚水兵莫约·乌尔钦纳库自发地率领一批爱国者奋起抵抗意大利侵略者。他们驾驶一只小木船,用一挺机枪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最后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这一英勇的爱国行动,迫使敌人承认,都拉斯并不是他们随意漫步的乐园。
人民的斗争赢得了祖国的解放。
都拉斯人民解放后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恢复工作。工人阶级在缺乏机械设备的情况下,自己砍伐树木,架起木桥,仅用五个月的时间就使码头恢复了正常生产。
三十年来,都拉斯港的码头工人遵照劳动党提出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一九七三年同一九六○年相比,码头长度增加了二点三倍,仓库面积增加了一倍,装卸场地从三千二百平方米增加到三万五千七百平方米。解放前,港口年吞吐量仅有一万二千吨到一万五千吨。
今天,仅新建的三个深水码头就可同时停靠十艘万吨轮船。一九七三年港口吞吐量达到二百四十多万吨。由于开展了技术革新和改进设备的活动,装卸机械化程度已达到百分之八十三。
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在劳动党的正确领导下,工人阶级用忘我劳动换来了港口的巨变。
和我们同行的都拉斯港务局长巴伊拉姆·塞尔米亚向我们讲述了老工人皮奇的先进事迹。
皮奇在解放后的三十年中,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从未迟到或缺勤。他爱码头胜过爱自己的家,每逢节日和星期天,都要到港口看一看。一次,存放出口烟草的仓库突然起火,他奋不顾身,第一个冲进仓库,和其他工人一起,扑灭了火灾,保住了国家财产。
皮奇工作极端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工人们称赞他是土专家。全国那些在起重工作方面遇到困难的基建施工单位,都请他去帮忙。全国几个重点建设工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都拉斯作为阿尔巴尼亚的海运枢纽,同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联系。它每年接待几十个国家的数百艘商船。中阿轮船股份公司总公司也设在这里。由于中阿两国的轮船经常来往于都拉斯—广州航线上,人们把这万里航道称作“友谊的长桥”。为中国人民所熟知的英雄浮吊工亚当·雷卡就是在都拉斯港为中国船赶卸货物时,在同狂风恶浪搏斗中英勇牺牲的。他的事迹,已传为中阿友谊的佳话。
在我们参观结束的时候,一艘阿尔巴尼亚轮船正启航去中国。轮船上,气笛欢叫,岸边扬声器里,歌声飞扬:
春风吹遍都拉斯港湾,
海员们胸怀无限宽畅;愿你们远涉重
洋,把我国人民的友
谊带上。(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