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记列宁博物馆——为列宁逝世纪念而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1
第3版()
专栏:

记列宁博物馆
——为列宁逝世纪念而作
李伯钊
我正在吃着新鲜可口的白菜汤,依里奇集体农场的主席轻轻的拍我一下,并悄悄的说:
“挨着你右肩数过去第三个老人,曾经受过列宁同志的处罚!”
我细细观察了这位离我坐位不远,年约六十余岁高大的老人,宽肩,坐着也比人高一头。正用劲在汤盘里切一块熟牛肉。
“错误犯的很大吗?”
“不小!”
“可以告诉我他犯了什么错误吗?”
“他砍断一棵树,劈成柴来烧火炉,就为这个,列宁不能饶恕他。当时他是为列宁照料生活的人。现在就在列宁博物馆,当管事员,今年六十七岁了。待会你问他好了,他会对你讲这段挨骂的‘光荣历史’的。列宁大声的嚷他:
‘不守纪律的人:你忘掉了砍老百姓一棵树是犯法的吗?’
‘劈柴生炉子,还不是为你取暖!’他心里当时不服气。
‘为我?为着取暖侵犯老百姓利益,我宁可冻死。我告诉过你,我冷我有大衣穿,不用你瞎操心。你乖乖的坐两三天黑房子,你犯纪律的毛病会医治好的。’
他接受了列宁的批评,以后一直工作得很好。”
吃过饭,马上由集体农场主席陪同去参观列宁博物馆。参观指导员提起大家注意:这儿是斯大林和列宁经常会见的地方,一九一八年列宁就住在这所房子里,指挥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列宁的名著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就在这儿写成的。
列宁博物馆是高尔可地方一座庄严精致的建筑物,周围是森林,屋前有一大池塘,可以划船。屋主原名摩洛诺瓦,她是莫斯科著名资本家的寡妇。革命以后才把这所房产收归国有。
自列宁到米海尔松工厂讲演,遭反革命分子行刺,受重伤后,很快恢复了工作,医生允许他工作时,他左手还挂着绷带。同时医生嘱咐他住到乡下去。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五日,他搬到高尔可来。
在最大的客厅里,陈列着全部苏维埃国家机构建设的资料。看得出来,从俄国无产阶级专政诞生之日起,列宁、斯大林如何精细的研究了俄国革命每个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只有紧密的联系了群众,合理的政权机构,才具有真正的能力,既能镇压反革命,又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列宁的电话室是列宁顶欢喜去,经常工作的地方。他不愿意离开莫斯科,因为党,政府,人民在那儿。但他又必得遵守医生的吩咐,住在高尔可。从莫斯科到高尔可的长途电话架起来了。他爱电话这种交通工具像爱爱人一样,因为电话机拿在他手里,发挥的作用,使他喜悦,可以用它来指示政府的工作。深夜里可以同斯大林同志尽情的对话,交换对种种问题的意见,与党报通话,在电话里口述自己的文章。电话机是“老式的”,声音不好,列宁提出要求:
“请增设扩音机吧!把声音加大点,使我工作得更好些!”
列宁总离不开电话室,一九二二——二三年,气候寒冷,大屋子里生火耗费柴火,列宁睡在一间小屋里,生小火取暖。电话室里不生火,他总是穿起大衣接电话。没有生病的时候,他率性就在电话室里办公。
内战结束以后,列宁亲自领导经济建设。农村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他用心研究当时俄国农民的情绪,要求,愿望。一九二一年一月八日,他接见了近郊农民,和他们深谈耕牛、农具、种子……等等。农民向列宁建议:
“你关心我们,我们也关心你,你去我们那儿看看怎么样?”列宁九号早上就下乡去了。召集附近农民,开了个小小的露天演讲会,耐心的和三百多个农民报告国际国内的形势,说明情况,怎样才能从困难里走出来,如何恢复发展农村经济。农民向列宁要求道:
“亲爱的列宁,让我们‘电气化’罢,我们没有灯!”列宁向政府作了建议,一九二三年五月,高尔可就装上电线,附近村庄点上电灯了。各村都跟列宁送来庆贺的信。列宁住在高尔可,很短时间就写成了两本小册子:《再论职工会与党的危机》;《职工会在社会主义下的作用》。充分阐明职工会是共产主义的学校。
走进列宁的图书馆,满目是书,各种文字,精装本,平装本,油印本,手抄本都有。满架的书都被翻用过的。整理的人也从未动过,完全按生前的方式放着。书橱的书内夹有书笺,照料他的人说,他常常整天的埋头找材料,饭也顾不上吃。一九二二年夏天医生为他检查了身体,知道列宁过渡用脑,损坏了健康,劝他休息,在一定时期内不接见客人和朋友。七月尾,略有起色,医生只允许斯大林去会见他一次。直到夏季末了健康才完全恢复。可以自由到公园去散步了。列宁生平非常爱孩子,他的侄儿和女工的女孩竟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他叫他们:“宝宝!”慈爱的携着小手,在树林里转来转去。他们游玩过的地方,坐过的椅子,都用红绳圈起来。为了讨孩子们的欢喜,他像个大孩子一样,同他们一块渡过植树节。当孩子们用小铲子松土,栽好树苗,快活得大笑起来。他比孩子们更快乐。
列宁的生活朴素简单。欢喜打猎,他以为打猎是最合适的休息。西比利亚农民老远为他背来鹿皮鞋,轻便的军用望远镜。列宁常把猎取的野兽送给附近国营农场作标本。近郊农民常拿收割的庄稼回敬列宁。他平素要求自己非常严格,打办公地方到他的卧室要上楼梯。特为他在楼梯旁装置了扶手,因为晚年他的腿行动无力,假如有人侍候他,扶他上楼,他会生气:
“任何一双劳动的手,不要空着,把它用到有益的事情上去,恢复国家经济建设的事情上去。”
二楼坐北朝南的一座凉台,列宁常去,夏日的傍晚,同他的妻子克鲁卜斯喀亚夫人躺在凉椅上休息。他多次在凉台上接见斯大林,至今流行在市上的列宁,斯大林双人合影照片,就是在凉台上闲谈时摄的。他的寝室更简单,一张床,两张矮凳,一方小桌,有书橱。药瓶放在窗台边的小桌上,手杖靠在桌旁。参观指导员深深的叹了口气,盯着桌上两本薄薄的书,她含着眼泪说:“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比上他,为着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工作学习到停止自己的呼吸!”她更沉重的说:“列宁逝世的前两天,还在用心攻读《在马克思旗帜下》,和小说《爱与生活》。原来医生的诊断,他的健康本来是可以慢慢恢复的。突然,出人意外,在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号早晨六点五十分钟,列宁患脑充血逝世,永别了我们。”满屋静默。怎么走出列宁博物馆的,我记不得了。
一月二十三日晨,护灵柩的人有加里宁,米高扬,莫洛托夫,德米特洛夫,随行的行列直送到格娜西莫瓦,下午一时始达到莫斯科,灵柩停在职工大厦。天气很冷,人们不顾冰寒,拚命挤上去,要与革命的慈父告别。最后,参观指导员结束了自己的讲话。
出门时,我仿佛看见那高大的,照料过列宁的老人的背影,我顺着大路直追,不知他什么时候走掉了,我再也找不见他。农场的主席送我们上汽车。
一月十八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