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回到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去的一年——沈阳医学院首届工农兵大学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24
第3版()
专栏:

回到三大革命运动实践中去的一年
——沈阳医学院首届工农兵大学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
一九七○年七月,沈阳医学院遵照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教导,选拔了四百六十名工农兵学员。这批学员经过三年学习,于一九七三年七月毕业离校。为了总结经验,把教育革命不断引向深入,最近,我们到沈阳、鞍山、旅大、营口、丹东、盘锦、本溪和铁岭等地区,重点调查了一百二十多名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表现。广大工农兵高兴地赞扬说:“这批学生思想觉悟比较高,医疗技术也比较好,跟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大不一样!”
上层建筑领域革命的生力军
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把他们培养成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在上层建筑领域实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专政的百年大计,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任务。这批学员在学习期间,是“上大学,管大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在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他们毕业后,在批林整风运动中,在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中,继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我们调查的一百二十多名毕业生,绝大多数是所在单位开展三大革命运动的积极分子。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们勇敢地站在斗争第一线。分配到辽中县医院工作的智文艳,原是这个县农村的赤脚医生。她热情支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积极参加卫生战线的革命。在文化大革命中,辽中县医院出现了许多方便贫下中农就医的新生事物,如新医疗法、巡回医疗等,很受贫下中农欢迎。后来,由于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影响,这些新生事物一度受到压制。批林批孔运动中,智文艳第一个贴出“县医院向何处去?”的革命大字报,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广大医护人员积极支持她的革命行动,使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得到巩固和发展。她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带领医疗队的同志,深入边远农村,帮助当地培训赤脚医生,巩固合作医疗,巩固与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
毕业后留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的朱万琴,勇于批判资产阶级医疗思想和作风。有一次,一位患者准备做手掌肌腱连接手术,但是有的医生怕担风险,不愿给做,患者无可奈何地走了。朱万琴认为,这是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影响和表现,是对患者缺乏无产阶级感情的表现。她主动耐心地对主治医生做政治思想工作,共同批判资产阶级的医疗作风。那个怕担风险的医生也提高了思想觉悟,亲自到患者家里,请他回医院治疗。事后朱万琴听到一种议论:“得罪了上级医生,学不到技术。”她回答说:“学技术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绝不能为了学技术,不对错误思想进行斗争。我相信,上级医生也不会因为对他提了意见,就不教给我们技术。”一年来,她勇敢地向错误倾向作斗争的革命精神,受到这个医院广大医护人员的称赞。
服务热情 工作认真
毛主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毕业生的显著特点之一。我们所到之处,广大工农兵满意地告诉我们:这批学生来自工农兵,对工农兵感情深。他们把工农兵的病挂在心上,热情服务,工作认真。
回到家乡宽甸县下露河公社卫生院当医生的张信德,风里来,雨里去,爬山涉水,热心为广大贫下中农治病。为了抢救一位大出血休克的产妇,他和同志们一起,踏着将化的冰层,冒险过河,一气赶了五十多里路。做完手术后,他又在病人身边侍候七天七夜,直至病人完全脱险。他在返回医院的途中,听说一个小孩骨折了,又不顾疲劳,赶到这个小孩家里去给接骨。回到医院,马上又应门诊。他这种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精神,跟旧学校的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公社医院先后分配来一批医学院校毕业生,由于他们怕艰苦,留恋大城市,不少人陆续离开了农村。
从部队进大学的学员邵军武,毕业回到原单位后,马上要求参加部队的巡回医疗队,到北大荒去,为广大战士和贫下中农服务。在黑龙江省军冲公社参加巡回医疗时,她不怕辛苦,长途跋涉,护送病人。回到医院里,她抽时间和战士一起巡逻站岗,烧火做饭,擦地板,倒痰盂,自觉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为病人看病,她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一位部队的干部患肝病,因长期诊断不清,治疗效果不大。为了彻底搞清这位同志的病症,她一连几天不离开病人,从仔细的观察中取得了第一手材料,结合自己所学的医学理论,断定是肝脓肿,使这位同志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毕业后留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的屈年贺,处处替病人着想。有一个病人患肝病,几个老医生认为是肝癌。但是,屈年贺发现病人身体和精神状态很好,万一不是肝癌,用了抗癌药,对患者的健康不利。他和两名年青医生对病人做了多种体位的检查,认为可能是多囊肝,应当做手术。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主治医生。大家一块研究讨论后,开腹检查,证明屈年贺等青年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多囊肝较容易治,患者九天就出院了。那几名老医生感慨地说:自己差就差在不如工农兵学员对工农兵的阶级感情深。
分配到盘锦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毕业生苗景特,到院不到一周,就开始独立值班,担负几十个病人的治疗和急重病人的抢救工作。他以病房为家,经常不离岗位。一次,为了抢救产前子癎发作的病人,他整夜守在病人身边,发现险情,随时抢救,保证了母子的健康。为了提高子宫癌的治疗效果,采用在动脉扦管给药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加一定的压力,把药输进血管里。他就地取材,设计出一个人工加压球,由患者自己控制,方便了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
既有理论知识 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这批工农兵学员来自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到学校后,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着重学习理论,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运用得比较灵活,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分配到盘锦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的田淑华,一次,值夜班时,有个青年病人突然发生心肌梗死。这是一个比较少见而又危急的病例。田淑华根据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迅速分析出心肌梗死的部位,采取有效措施,使病人转危为安。在抢救休克病人时,发现病人咳出血沫,她立即从病理生理上说明原因,采取有效的抗休克措施。许多老医生说:“这样的独立工作能力,旧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要好几年才行。这批学生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
海防战士、学员赵发章回到海岛上的卫生队,不管是口、眼、耳、皮,还是内、外、妇、儿科的病,他都诊治,治疗效果也好。护理、化验,他都能干。他所在单位的病人基本上不用过海转院。群众称赞他“干啥,来啥,是大拿”。今年二月,一个病儿高烧到三十九度,经两周的药物治疗,不见效果。赵发章把孩子接到卫生队来,仔细观察,判定是长期脱水,代谢紊乱。经过滴流输液,患儿体温很快下降,不久就痊愈了。一次,一个战士脑外伤,血流如注,帽状腱膜撕裂,病情危急,来不及转院。他在学校看过老师处理这类病症,果敢地承担起抢救任务,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使这位战士脱了险。他不但积极为群众治病,还热情地把自己掌握的医学理论知识教给别的同志,帮助他们提高医务水平。他们单位一些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心电图的知识,让他讲课。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课,就紧密结合临床实际,讲解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帮助这些医护人员掌握了这门技术,受到大家的好评。
一百二十多名毕业生,有的分配到部队连队、公社卫生院;有的分配到中心医院和县市医院;有的搞防疫,有的当教员。不管干什么,都干劲很足,朝气蓬勃,任务完成得很出色。赵连强、邬云霞、陈刚和王鸣瑞四名毕业生,分配到营口卫校当教员。这是一所新办的学校,一切都要从头建设,环境艰苦,任务繁重。他们就从这里开始了教育革命。没有现成的教室和实验室,就领着学员动手修建,当木工,做瓦匠,水里来,泥里去,腰酸腿痛,手脚磨破,毫不理会。缺少教学标本,他们就自己做。没有教学大挂图,他们就自制放大尺,一张张地画。经过全体师生的艰苦努力,学校按期开课。他们备课认真,理论联系实际,讲课效果很好。
沈阳医学院首届工农兵学员毕业后的工作表现,使人们感到欢欣鼓舞!从这里,可以看出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无比威力,看出毛主席《七·二一指示》的深远意义。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无产阶级教育革命一定会取得更加伟大的胜利。
沈阳医学院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