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把党的温暖传遍四面八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25
第3版()
专栏:

把党的温暖传遍四面八方
背起红色的药箱,
走向广阔的山乡。
把毛主席的关怀带给贫下中农,
把党的温暖送到四面八方。
在五指山南麓、太阳河畔的广东省万宁县黎村苗寨,长年累月活跃着一支医疗队。几年来,不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呼呼的隆冬,都可以看到他们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全心全意为黎、苗族同胞服务。这就是广州部队生产建设部队某部的巡回医疗队。
一天傍晚,医疗队接到万宁县南桥公社桥中大队打来电话,说有一个黎族老大娘患了急病,要求马上出诊。但是,还没有来得及问明病人住在哪个村,电话就挂断了。
桥中大队方圆十几里,八、九个村寨,到哪里去找病人呢?医疗队立即忙开了。队长带着两个同志摸黑赶了七里路,来到大队部。一了解,乡亲们都不知道是谁打的电话,也不知道哪家有病人。怎么办?有人建议:谁家有急病人,家里必然有灯光,凡是有灯光的地方都去找。
田野小道崎岖难行。医疗队的同志几次滑倒在水沟和稻田里。可是,他们不顾这些,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前进。就这样,他们跑了三个村寨,问了四十多户人家,最后,才在田鹅村找到了病人。病人支气管哮喘病急性发作,发高烧,呼吸困难。医疗队的同志经过一番抢救,使黎族老大娘转危为安。
象这样的事情是不少的。有一天,医疗队接收了一个大面积烫伤的黎族小孩。小孩腹部、双腿皮肤都已溃烂化脓。经过两天治疗,伤势仍然严重。第二天晚上,医疗队的同志正准备采取新的措施治疗,可是“小伤员”不见了。原来孩子的母亲认为孩子没有希望了,怕死在外面,趁医疗队的同志不在病房的时候,把孩子抱走了。医疗队的同志立即背上药箱,一口气走了八里多路,来到干割坡生产队“小伤员”家里。“小伤员”却没有回家。原来,他母亲想在孩子死以前送给外婆看一眼,就绕道先去了孩子的外婆家。医疗队的同志二话没说,立即赶到“小伤员”的外婆家。可是,母子俩已抄小路回家了。医疗队的同志又赶回干割坡。这时,只见“小伤员”脸色腊白,不停地抽搐。医疗队的同志立即进行抢救,并说服了“小伤员”的母亲,把孩子仍然送到医疗队治疗。
在医疗队同志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半个月后,“小伤员”伤口全愈,长出了红嫩嫩的皮肤。“小伤员”出院那一天,只见他红红的脸上,堆满笑容,不停地向医疗队的同志招手。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