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战斗在苗山彝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25
第3版()
专栏:

战斗在苗山彝岭
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公社的山间小道上,时常可以看到天津下放医务人员杨兴蓉肩挂药箱,身背背篓,爬山越岭,给病人送医送药。
杨兴蓉是一九六九年到这里安家落户的。她四年如一日地战斗在苗山彝岭,为这里广大苗、彝、壮、汉、仡佬等各族人民巡回出诊,细心治病,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不久前,德峨公社卫生院要安排一名医务人员到那地、德峨、保上三个大队普查老年慢性气管炎。这三个大队地处大石山区,方圆五六十华里,十分分散。要做好这项工作,困难是比较大的。杨兴蓉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
在这三个大队赤脚医生的配合下,她风雨无阻,逐队逐户地调查。经过十几天的努力,普查了八十六个老人。其中有三十七人患有慢性气管炎,不少人得病三十多年。那地大队那地生产队彝族王亚由大娘,今年才五十四岁,已有三十五年的病史。在旧社会,王大娘家贫如洗。一次,她生孩子以后,拖着虚弱的身子,上山挖野菜,被一场大雨浇灌后病倒,从此就患上了气管炎。年复一年,越来越重。每当低温阴雨天气,就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解放后,王大娘虽然几次出去求医,但是由于刘少奇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她的病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杨兴蓉听到患病的阶级兄弟姐妹痛诉病史,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她决心克服一切困难,让病人早日恢复健康。
为了提高疗效,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她决定根据民间的经验,用“岩泽兰”草药给气管炎病人治疗。用草药治疗,不仅要上山去采药,而且用量也较大。这三十七个病人,又分散在三十二个生产队。因此,杨兴蓉每次送药下乡时,都得背上七十来斤中草药,花四天时间,来回步行一二百里。
一次,杨兴蓉到那地生产队的一位病人家里送药,这位病人的病已经好转,到毛田坝收稻子去了,两天后才回来。她考虑到病人还没全好,需要继续服药,决定把药送到田头。从那地生产队到毛田坝有十华里,中间要爬一个大坡,翻越两个山坳。当时,还有两位病人的药没有送去。于是,杨兴蓉沿着山间小道,边走边跑,在较短的时间里,把那两位病人的药先送去,然后又爬坡越岭,向毛田坝走去。当病人在田头接过药包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杨兴蓉的精心治疗下,这三十七位病人,绝大多数都已恢复了健康,重返生产岗位。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