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社社过“黄河”队队跨《纲要》——温县夺取小麦大面积平衡高产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27
第1版()
专栏:

社社过“黄河”队队跨《纲要》
——温县夺取小麦大面积平衡高产的调查
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河南省小麦高产县之一的温县传出了丰收喜讯:全县二十五万亩小麦在连续两年跨《纲要》、一年过“黄河”的基础上,今年平均亩产超过了六百斤,比去年增产一成左右,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两倍多。全县十三个公社,社社过“黄河”;二百四十四个大队,队队跨《纲要》,实现了大面积平衡高产。
温县地处豫北平原黄河北岸,南滩北洼中间岗,易涝易旱,过去粮食产量很低,占全年粮食产量百分之五十五的小麦,平均亩产长期停留在一百多斤。人民公社化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干部、社员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一九七一年全县实现了小麦一季上《纲要》。近三年来,小麦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平均亩产增加了二百多斤,成为河南省小麦产量最高的一个县。
温县是怎样连续多年夺得小麦大面积平衡高产的呢?中共温县委员会负责同志说,他们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主要一条是靠抓两头,带中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一)
一九七一年,温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四百零二斤,第一次跨《纲要》,但是社与社、队与队之间产量很不平衡,有的悬殊很大。黄庄公社南韩村和西韩村是毗邻的两个大队,产量相差一倍;林召公社的后崔庄大队小麦一季过了“黄河”,而条件相同的邻队前崔庄大队还没有上《纲要》。县委从调查中了解到,后进社队产量低有多种多样的客观因素,但重要的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后进社队有的是领导班子不健全,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有的是干部有消极畏难情绪,缺乏改变低产面貌的雄心壮志;个别后进队阶级斗争比较复杂。过去,有些领导成员片面地认为抓先进省力,抓后进吃力,到先进社队去得多,到后进社队去得少。同时,他们也看到,有些后进队由于抓了大事,革命促进了生产,产量成倍增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从这一年开始,县委下决心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把重点放在抓后进队的转化上,不断促使小麦平衡高产。
(二)
几年来,温县县委把抓后进提到转变领导作风的高度来认识。从县到公社、大队层层抓后进。各级党组织把抓后进、促平衡列入议事日程,深入调查,制订规划,落实措施,组织力量,分期分批改造后进队。县和公社的领导成员带头到后进队蹲点,向广大干部、社员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狠抓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制订农业学大寨的规划和措施,鼓足干劲改变生产条件,促使后进队迅速改变面貌。生产队还抓低产的“拉腿”地块。各行各业也大力支援后进队。
林召公社人少地多,不是旱就是涝,耕地盐碱严重,粮食产量很低,一九七二年小麦单产在全县十三个公社中倒数第一;全社二十六个大队中,有十四个大队单产没有上《纲要》,低产的后进队多,拉腿的地块面积大。县委主要领导成员带领一批干部到这个公社蹲点,切实加强了对这个公社的领导,并充实了公社的领导班子。县委领导成员帮助公社党委深入开展批林整风,抓大事,促大干,找差距,挖潜力,发动群众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广大干部、社员对比大寨找差距,看到了产量低的原因主要是思想差距大。他们说:大寨大队大战虎头山夺得了高产,我们学大寨就要在盐碱地上闹革命。经过一年的努力,一九七三年,林召公社二十六个大队粮食亩产全上了《纲要》,全社二万二千多亩小麦单产由三百八十九斤一跃过了“黄河”,增产百分之四十二。
林召公社大干快上迅速改变低产面貌,提高了县委改造后进社队的信心。去年麦收以后,县委又重点抓了全县产量最低的黄庄公社和没有上《纲要》的四个大队,使这些社队的革命和生产搞得扎扎实实。今年黄庄公社小麦总产增加一百五十多万斤,单产每亩提高一百斤。这个公社的耿庄大队过去由于阶级敌人的破坏,粮食生产上不去,去年是全社二十二个大队中小麦唯一没有上《纲要》的后进队。去年冬天,耿庄大队党支部在县和公社领导成员的帮助下,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深入批判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打击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端正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干部、社员自觉地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集中劳力种好小麦,今年小麦获得了比去年增产五成的好收成,单产增加到六百多斤。
温县县委在抓后进队中,不断总结一些原来后进变先进的典型经验,广泛宣传他们大干快上、迅速改变低产面貌的事迹,使一些后进社队感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他们说:同是一个天地,同是毛主席领导,人家能大干快上,咱为什么就不能?事在人为,只要大干就能大变。去年全县四个小麦没有上《纲要》的“拉腿”大队,今年都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不是过“黄河”,就是超《纲要》。
(三)
温县县委在重点抓好改造后进队的同时,认真抓好先进社队,不断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经验,对促进全县小麦高产再高产起了很大作用。
赵堡公社是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几年来粮食产量一直在全县领先,县委每年都通过召开现场会、组织参观和举办学习班,及时推广他们的高产经验。
温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碰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发生倒伏。“麦倒一把草”。小麦一倒伏,产量就大受影响,一般要少收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因此,小麦倒伏成为实现高产再高产的“拦路虎”。怎样解决高产和倒伏的矛盾?赵堡公社在这方面摸索到了不少经验。过去,这个公社很多社员种麦只管大肥大水?,不在管理上下硬功夫,结果不少麦子吃饱喝足了,得了“高血压”症,一遇风雨都趴下了。近两年来,他们总结了小麦倒伏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发生倒伏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了选用抗倒伏的良种,实行科学管理的方法,结果小麦倒伏现象大大减少。县委总结推广了赵堡公社的经验后,促使全县各社队猛攻倒伏关,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水平,保证了小麦高产再高产。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赵堡公社在改变生产条件中,建设了地下管道灌溉网,全社铺设了长达一百六十多里的地下水泥管道,使全社百分之九十九的耕地变为旱涝保收田。地下管道灌溉这一新生事物一出现,县委就在全县大力推广。目前全县共铺设地下管道七百八十多里,灌溉面积十二万多亩。今年小麦生长期间,碰到了五十年来没有过的大旱,地下管道日夜灌水浇地,充分发挥了灌溉效益,保证了小麦丰收。
温县县委还不断总结推广了养猪积肥、深翻土地、选用良种等先进典型经验,推动全县各地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去年全县平均每户养猪达到三点二头,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六点七倍。猪多肥多,今年小麦施用优质肥料大大增加,也是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温县县委在抓先进社队中,注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帮助先进社队反骄破满,克服增产到顶的思想,促使先进社队继续革命不停步,谦虚谨慎永向前。
(四)
温县县委运用抓两头、带中间的领导方法,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先进带后进,后进促先进,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不断深入发展,在小麦生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社与社、队与队之间小麦产量的差距逐年缩小,连续多年夺得了大面积平衡高产。一九七一年,全县小麦一季跨《纲要》的只有六个公社,一百一十四个大队;一九七二年增加到十一个公社,一百八十九个大队。去年全县十三个公社不仅个个跨《纲要》,而且全部过“黄河”。低产队越来越少。全县原来低产的六十个后进队,三年来小麦产量普遍翻了一番。一九七一年亩产不到四百斤的一百二十二个大队,三年中不仅全部跨《纲要》,而且大多数过了“黄河”。今年全县社社队队都增产,先进社队更上一层楼,后进社队增产幅度大,全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队都过了“黄河”。
现在,温县广大干部、群众正在认真总结小麦丰收经验,再接再厉,乘胜前进,决心加强晚秋管理,夺取全年粮食生产新丰收。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