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万里长城 千古丰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6-27
第2版()
专栏:

万里长城 千古丰碑
俞怀思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防止北方匈奴奴隶主的颠覆和侵略,派大将蒙恬率军三十万,北逐匈奴,修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长城。万里长城以它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以它显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象征。
然而,历代复古守旧的反动分子,为了开历史倒车,无不尊儒反法,把秦始皇骂成千古罪人,把秦始皇领导修筑长城当作“劳民伤财”的“坏事”。解放后,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硬说反动分子捏造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对统治阶级残暴奴役的反抗”。为了廓清儒家攻击秦始皇的陈陈相因的谬论,我们有必要对秦始皇修筑长城的重大历史意义,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价。
在战国时期,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正处于奴隶制初期阶段。匈奴奴隶主实行领土扩张政策,吞并了一些弱小的游牧民族,并对河套以南的正经历着激烈社会变革的几个国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从战国时期开始,与匈奴接壤的燕、赵、秦三国,都曾“筑长城以拒胡”,保卫自己的国家不受匈奴奴隶主的侵扰。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顺应历史的潮流,推行法家的政治路线,积极实行旨在巩固新兴封建制度的社会变革。一方面,他在国内的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领域里,坚决而及时地打击奴隶主阶级的复辟活动;另一方面,他把目光投向来自北方的主要威胁。匈奴奴隶制军事政权把秦看作是一块肥肉,经常发动突然袭击,对秦北部进行武装掠夺,“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而所得卤获因以予之,得人以为奴婢”(《史记·匈奴列传》)。“百姓暴被殃祸,亡失财货,人哀奋怒,各欲报雠”(王符:《潜夫论·实边》)。秦始皇北巡,考查边情,看到匈奴奴隶主掠夺成性,就以极大的决心和魄力,派得力大将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史记·秦始皇本纪》),并使公子扶苏督监蒙恬,坐镇北疆。
秦始皇抗击匈奴奴隶主颠覆和侵略的战争是正义的。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劳动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长城沿线,不是坡度十分陡峭的高山,就是人迹十分罕见的荒原,施工是极其困难的。修筑长城需要大量的土木石料,把这些笨重的东西运到山脊荒原,砌成一段段高墙和一个个城堡,其工程的艰巨和规模是可以想见的。万里长城修筑成功以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通过反复辟、反颠覆和反侵略,中央集权的封建制才在中国稳固地确立,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战略目标胜利地达到了。在我国历史上,秦长城成为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
修筑长城,实际上是秦始皇反对奴隶制复辟、巩固新兴的封建制的进步事业的一部分,是用铁腕对付旧世界的战略措施。历史上尊儒反法、攻击秦始皇的小丑们,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编故事,哼歌谣,渲染屯垦戍边、修筑长城的“苦难”,实际上“倾侧巧文,要取便身利己,而非独忧国之大计,哀民之死亡也”(王符:《潜夫论·实边》)。他们颠倒是非的歪诗邪文,决不是忧国忧民,而是为自己倒退和卖国的反动路线制造舆论。他们宣扬反战主义、和平主义,这正暴露了他们的投降主义和卖国主义的真面目。
秦始皇组织和领导人民修筑长城的历史业绩是磨灭不了的。秦汉以后,中国人民受到侵略时,总是怀念秦始皇修筑长城和屯垦戍边的政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唐人这首诗就反映了这样的感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