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勇敢的山鹰飞来了!”——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访华演出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06
第5版()
专栏:

“勇敢的山鹰飞来了!”
——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访华演出侧记
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兄弟的到来,给北京的盛夏平添了喜气。鲜艳的芙蓉花正开,浓香沁人,迎风摇曳,正似朵朵笑靥向远来的兄弟亲切致意。短短十天里,他们冒着炎暑,在剧场、农村、学校作了八、九场演出。他们演出的反映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歌舞,在首都人民面前展现了一幅幅阿尔巴尼亚民间艺术绚丽多彩的图画。更令人难忘的是,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们不仅带来了精湛的艺术,而且还带来了阿尔巴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深厚的革命友谊。
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的同志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一踏上中国的国土,就感到无比亲切,仿佛回到自己的家乡一样。
歌舞团的同志们要到中阿友好人民公社访问的喜讯很快在公社里传开了,社员们连夜准备欢迎阿尔巴尼亚战友。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们自编了《欢迎舞》、《勇敢的山鹰飞来了!》等歌颂中阿两国战友情谊的歌舞。兄弟的到来,可忙坏了老贫农赵志玺一家老小。他又回忆起一九六七年访问阿尔巴尼亚时度过的难忘的日子,怎么能不激动呢?一大早,他们全家穿上新衣,到公社门口去迎候。赵志玺说:“我没有别的献给阿尔巴尼亚战友和兄弟们,只有向他们表达我们中国贫下中农对他们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向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致敬!”
阿尔巴尼亚战友们兴奋地看到,前几年访问过中国的阿尔巴尼亚朋友们亲手栽植在公社道路两旁的杨树,如今已经枝叶茂盛,傲然挺立;在公社果园里,战友们培育的果树挂满硕果,香飘四方,这一切,都象征着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舞蹈演员拉奇兴奋地对社员们说:“我是这里的老社员啦!”原来,一九六七年秋天,他随地拉那“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业余歌舞团访问这里时,和同志们一起被命名为中阿友好人民公社社员。伊勃拉希姆·杜基奇说:“我已经是第三次访问中国了,以前也到过这个公社。如今这里大大地变了样,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比过去更深了。我无法找到最确切的语言来表示,我只有用我的歌声来抒发我对中阿两国友谊的忠诚。”
中央民族学院党委书记李力同志欢迎歌舞团来学院访问的讲话,不时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他说:“我们今天以非常喜悦的心情欢迎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的到来。这是中阿两国人民互相鼓舞、互相学习的好机会。每次交往,都使我们增添了新的战斗力量,因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学生们穿起了鲜艳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地迎来了歌舞团的同志们。他们又为远方客人表演了各具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歌舞。阿尔巴尼亚同志们走上台去,演出了精彩的民间歌舞,台上台下顿时一片欢腾。
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的同志们还以很大的兴趣参观访问了一九七一年创办的中央“五·七”艺术大学舞蹈学校,观看了学生们的汇报演出。他们衷心赞扬这个新型的学校在创建初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认为这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结果。
学校自编的儿童舞剧《蜜蜂和熊》给阿尔巴尼亚战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结束后,小演员们一走下舞台,就被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们纷纷拉着坐在身边。当台上的阿尔巴尼亚演员唱起了充满战斗豪情的《游击队进行曲》时,台下的一个中国小演员“小蜜蜂”也用阿文轻声唱了起来,把坐在身边的阿尔巴尼亚女演员感动得紧紧抱住了她,同声合唱。
在北京访问期间,不论歌舞团的同志们出现在哪里,“热烈欢迎阿尔巴尼亚战友!”和“友谊就是保证!”这两个表达中阿两国人民共同心愿的口号,随处可闻。正如歌舞团团长帕·卡拉菲利同志说的:“我们高兴地来到毛泽东的伟大中国,来到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同志和战友中间。建立在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基础上的、由毛泽东同志和恩维尔·霍查同志缔造的友谊把我们联结在一起。”
近年来,随着中阿友谊的日益发展,中阿两国文艺工作者之间的友谊之花也越开越盛。今天,正当我国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战友——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又来到我国访问,为两国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的良好机会。
幕布徐徐拉开,作为战斗标志的枪和镐出现在观众面前。那一曲曲充满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浓厚的工农兵生活气息的民歌,那一个个多姿多采,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舞蹈,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阿尔巴尼亚文艺工作者将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值得我国文艺工作者学习。萨里·布拉里同志演唱的《山民欢呼霍查同志》,是一首具有阿尔巴尼亚北方民歌风味的优秀歌曲,深受我国人民和文艺工作者喜爱。在首都文艺工作者为欢迎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而举行的歌舞晚会上,我国著名钢琴家殷诚忠同志以饱满的无产阶级激情,演奏了这首歌曲。歌舞团许多同志激动地说:“殷诚忠同志之所以演奏得这样成功,那是因为他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容,熟练地掌握了阿尔巴尼亚北方民歌的特点。”教阿尔巴尼亚同志学习中国民族舞蹈《洗衣歌》的总政文工团的同志,看到阿尔巴尼亚文艺工作者在音乐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主动找歌舞团合唱队指挥泽玛力同志交谈,虚心学习阿尔巴尼亚同志的发音方法和经验。
阿尔巴尼亚艺术家们热爱中国革命艺术,努力学习中国歌舞的勤奋精神更是令人钦佩。巴希姆、巴什基米、卓烈塔等同志下飞机后还没很好休息,就马上跟总政文工团的同志学起《洗衣歌》来。扮演解放军的巴希姆同志为了学会秧歌舞的动作,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竟练了一百多次,为了学习亮相的动作,他三番两次地练习甩头,把头都甩疼了,可是他仍然汗流浃背地练下去。由于他们这样刻苦地排练,仅仅在两天的时间里就学会了《洗衣歌》。开幕式那天,他们演出得十分成功,博得了全场观众的雷鸣般的掌声。伊勃拉希姆·杜基奇同志学会并成功地演唱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战斗进行曲》。他的充满革命激情和富有战斗表情的演唱,使全场活跃,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赞扬。歌舞团的艺术指导,八年前为毛主席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谱写《真正的朋友》一歌的作者迪什·达依雅同志特别喜爱中国革命歌曲,主动找中国同志要中国革命歌曲选。当他得到了三集崭新的《战地新歌》的时候,他紧紧地握住中国同志的手,十分激动地说:“我们不仅在这里唱中国革命歌曲,回国以后也要唱,要唱得人们一听到我们的歌声,就想到中国,因为霍查同志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地热爱毛主席的伟大的中国。八年前,我为毛主席贺电谱了曲,使我感到特别荣幸,今后,我要继续为伟大的阿中友谊放声歌唱,要终生为阿中友谊而工作!”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歌声,响遍了中国和阿尔巴尼亚。这首充满中阿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歌,将永远在我们两国人民心中回荡,激励着我们并肩胜利前进! 本报记者(附图片)
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满怀喜悦的心情,欢迎阿尔巴尼亚国家民间歌舞团的团员们来院参观访问。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