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旅大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获得丰收 为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快速发展粮食生产,找到一条新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12
第4版()
专栏:

旅大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获得丰收
为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快速发展粮食生产,找到一条新途径
新华社沈阳一九七四年七月十一日电 辽宁省旅大地区种植的五十多万亩冬小麦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一亿五千万斤,为这个地区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快速发展粮食生产,找到一条新途径。
夏收季节,记者在旅大地区看到,不论是城市近郊、偏僻山村,还是边远海岛,到处都有社员、干部在喜气洋洋地收割成熟的小麦。金县一位老贫农高兴地对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盼望一年能收两茬庄稼,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旅大地区位于北纬三十九度以北,全年无霜期一百七十天左右,从农作物生育期来说,一年种两茬不足,种一茬有余。过去由于受旧传统势力的束缚,长期以来习惯一年种一茬庄稼。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部和社员积极寻找为国家多增产粮食的途径。他们引进了冬小麦试种,摸清了冬小麦生长的习性和规律。去年秋后冬小麦播种面积扩大到五十多万亩。
种冬小麦在这里是一场耕作制度上的革命。金县董家沟公社城南大队一九七○年秋天开始提出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时,有的人就摇头说:“从古以来这里都是一年种一茬庄稼,没听说种两茬能成功。”大队党支部发动干部、社员讨论,并且领着大家参观了旅大市郊区麦菜复种双丰收的先进社队。在旧社会给地主扛过十多年活的社员阎传达说:“路是人踩出来的,庄稼是人种出来的。兄弟社队麦菜复种能丰收,咱种两茬粮也一定能办得到。”后来他们针对无霜期短的问题,采取间种、套种、复种的办法,结果获得了成功。一九七二年春,正当小麦抽穗、扬花时,这里连续几十天没下滴雨。原来对种冬小麦持怀疑态度的人这时又说:“眼看上茬收不了,下茬种不上,两茬还是不如一茬好。”大队党支部就发动大家深入批判林彪一伙散布的唯心史观,带领社员挑水浇麦,点水播种下茬庄稼。终于,麦子青了,下茬庄稼也种上了。麦收时,原来对种冬小麦抱怀疑态度的人心悦诚服地说:“路线对了头,两茬庄稼都能获得高产。”今年这个大队小麦平均亩产超过了六百斤。
旅大地区有些地方山高、坡陡、光照时间短,早春气温低,冬小麦越冬困难很多。复县许屯公社开始试种冬小麦时,麦苗冻死了很多。公社党委书记刘作都仔细观察,发现被人踩过的“毛道”上麦苗长得壮;覆土厚的地方麦苗长得旺;畦埂两侧的麦苗冻死的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他和群众一起组织了小麦冻害调查组,对全公社三个大队三十二块麦田的越冬情况作了周密调查,发现播种不足一寸深的小麦有三分之二被冻死,而播种深一寸半的只冻死十分之一;土壤松散的冻死的多,土壤密实的冻死的就少。于是,他们就相应采取措施,终于大面积播种小麦成功了。去年全公社两千多亩小麦平均亩产一季过《纲要》。今年在多灾的情况下,小麦平均亩产继续过《纲要》。
一个晴朗的日子,记者渡海访问了由许多岛屿组成的长海县。在王家岛公社的麦浪深处,向滩生产队队长杨淑琴和东滩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山东生产队队长徐永成向记者介绍了冬小麦在海岛安家落户的经过。以前,他们也试种过冬小麦,正当小麦孕穗、扬花的时候,一连几天的海雾和跟着而来的大风,毁坏了收成。后来他们成立了科研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每年季节风和海雾都集中在五月中旬的情况,采取适时早播的措施,使小麦提前孕穗、扬花和灌浆,躲过了雾期;同时选择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并加强田间管理。这样,冬小麦终于在海岛上站住了脚跟。去年,王家岛上二分之一的耕地种上了冬小麦,实现了一年两熟,小麦平均亩产过“黄河”。今年产量继续提高,亩产超过六百斤。
冬小麦对水、肥要求较高。一些土质瘠薄的地方就积极改善生产条件,大力兴修农田水利。旅顺口区双岛湾公社艾子口大队有块叫大岗子的坡地,粮食亩产只有一百来斤。一九七○年秋,党支部决定在这块地上试种冬小麦,改一茬为两茬。大家先把坡地修成梯田,引水灌溉。干部和社员用大寨贫下中农大战狼窝掌的精神,大干苦干,只用两个月就完成这项工程,又抢在入冬前打出一眼井。第二年这七十亩地种的小麦亩产上了《纲要》。现在,艾子口大队已实现山地梯田化,平地园田化,并且把水引上了山,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五百亩,去年两茬粮食作物平均亩产突破了千斤。今年小麦一季平均亩产就达到了六百多斤。这个过去吃返销粮的大队,现在每年向国家提供二十万斤商品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