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他迎着困难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16
第3版()
专栏:

他迎着困难上
一九六八年三月,刚满二十三岁的李宝安,被选为辽宁省绥中县李家公社新堡子大队革委会主任。
新堡子大队是个半山半丘陵地区,自然条件很差。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是一个后进队。
革命委员会成立那天,七十四岁的老贫农李春常紧紧攥着李宝安的手,无限深情地说:“新班子成立了,可得有个新劲头啊!”社员们也纷纷表示:俺们心里早就憋足了劲,你就领着大伙干吧!在队干部会议上,李宝安激动地说:“我们决不辜负党的委托和群众的信任,就是脱几层皮,也得叫新堡子变个样!”第二天,他就带领干部们上山,仔细察看了全大队的沟沟岔岔、山山水水,兴奋地议论着哪里打坝,哪里修渠,哪里植树,哪里造地……。一张改变新堡子面貌的建设蓝图画出来了。
这幅蓝图一摊开,多数人欢欣鼓舞,可也有人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几茬老干部都没敢干的事,他干得了?”李宝安说:“干社会主义就是要敢想敢干,如果连想都不敢想,还能谈得上干?”
实现规划同样面临一场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在河滩上,白眼儿砂掺鹅卵石构成的游积层有几米深。在这样的地方造一亩地,平均要挑出八十车石头,担进五十车土。人们的肩膀压肿了,手上的老茧磨掉了一层又一层。有的人又摇头了:“这简直是胡闹!一人一天还抠不了牛趴着的那么一疙瘩地方,指望这破河滩打粮吃饭,得把脖子卡到树丫巴上。”
李宝安把社员们聚到一块儿,指着已经垫出的平整整的好地,热情洋溢地说:“大家看,一人刨一镐,十人连成片嘛!咱们一人一天抠牛趴着的那么大一块,全队三百五十个劳力,一天抠多少?五年过后,眼前这一片乱河滩就是平展展的大平原啦!咱们要有远大的眼光,才能创社会主义的大业。”几句话,说得大家心里透亮。
经过一冬一春的苦战,他们造出五十多亩平展展的好地。一九六九年,砂石滩上第一次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正当人们喜笑颜开地准备开镰时,突然遭到一场暴雨的袭击,五十亩庄稼一霎间被冲得净光。这一来,思想保守的人又抓住了“把柄”:“怎么样?你们跟小毛伢子瞎咋呼!什么‘蓝图’?吹牛!”
挫折使李宝安更坚强了。他挺起胸膛,迎着困难上,和群众一道总结了教训,一边打坝,一边造田。
一晃五年过去了,坝越打越长,田越造越多。一九七三年七月,这里又下了一场大暴雨,但汹涌的河水却顺着石坝乖乖地奔泻而下,坝内三百多亩绿油油的庄稼迎风斗雨,安然无恙。
新堡子大队自古以来没有种过水稻。为了改变这个陈规旧习,李宝安到处收集资料,学习经验,有时外出十几里、几十里寻师访友。他和社员们克服了许多困难,水稻终于试种成功。为了进一步提高产量,一九七一年他又和贫下中农一起,实验成功了稻麦复种。到一九七三年,这个大队的粮食亩产已从文化大革命前的百十来斤增加到四百多斤,水果产量也由原来的二十万斤增加到一百四十五万斤。
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和考验,李宝安迅速成长,先后被选为县委委员、公社党委委员和大队党总支书记。有人好心地劝他:“宝安,干部大了,往后可不能再象从前那样天不怕地不怕的了。”李宝安回答说:“当干部应该发扬革命的斗争精神,不能学那套保乌纱帽的处世哲学。要是资本主义复辟了,保住乌纱帽又有什么用呢?”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