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工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记澄城县农机厂工人批“上智下愚”制成半连续井壁管铸管机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17
第2版()
专栏:

工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记澄城县农机厂工人批“上智下愚”制成半连续井壁管铸管机的事迹
炉火熊熊,钢花飞溅,陕西省澄城县农业机械厂的工人们,正在铸管机旁挥汗劳动。一根根火红的井壁管,从机器上接连滚了出来。墙上“让思想冲破牢笼”的大字标语,在炉火映照下闪光夺目。
“让思想冲破牢笼”。澄城县农业机械厂的广大工人对《国际歌》里的这一句深有感触。他们在批林批孔斗争中,狠批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解放思想,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制造成功两台半连续井壁管铸管机,为渭北高原地区大打机井做出了贡献。
群众创造历史
近年来,澄城县为了迅速改变干旱缺水的自然条件,农村机井越打越多,井壁管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以前县里只生产水泥管,不生产铁管。水泥管,在坚固耐用方面比铁管差一些,不能适应有些地方的需要。社员们迫切希望生产、供应铁制的井壁管。
“农业生产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在批林整风运动推动下,工人们破除迷信,土法上马,用土坑代替浇铸坑,用自制导链代替行车,用架子车作运管车,终于在去年八月制出了井壁管。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效率太低,一天生产不了几根井壁管,远远适应不了农业发展的需要。要大量生产,就得有铸管机。为了支援农业学大寨运动,这个厂的工人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半连续井壁管铸管机。
农机厂要造铸管机的消息传开后,有的人不同意,说什么:“这种产品,设备齐全的大厂可以造。我们这百十来人的小厂,设备条件差,哪能造出那样的大机器?”还有的人甚至说:“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嘛!”
“没有金刚钻,也敢揽瓷器活!”工人们坚定地表示:为了支援农业,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厂小,志气可不能小。这时,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运动在全国蓬勃展开。工人们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指示,狠批林彪、孔老二“上智下愚”的反动谬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强了信心。大家坚定地表示:从来是群众创造历史,我们这些“粗手笨脚”的工人,就是要造出铸管机!
搬掉“拦路虎”
澄城县农机厂在制造铸管机的过程中,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们在制造不久,就碰上了一只“拦路虎”:制造结晶器。
结晶器是铸管机的重要部件,需用锅炉钢板制造,厂里没有这种钢板,决定用其它钢板代替。压模型要用一百五十吨冷压机,而厂里只有一台自制的手扳一吨压力机。怎么办?党支部发动群众想办法。老工人王思道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大胆提出把冷压改成热压,并设计了一个热压模,先把钢板加热,采用人工锤打的办法压模型。他的建议被采纳了。工人们说干就干,很快砌起了一个两米长、一米宽的炉子,一厘米厚的钢板烧红后,用十八磅大锤打下去,不见动静,又改用二十四磅大锤锻打。时值初春,寒风凛冽,雪花纷飞。锻工车间的七名工人紧张战斗,挥汗如雨。第一块钢板打出来了。但是一检验,厚度不符合质量要求。
这种方法到底行不行?
失败,考验着人们。失败了,不灰心,不气馁,继续干!在炉前,党支部副书记贾书堂同工人一起认真总结经验。为什么结晶器变薄了?是因为在锤打过程中铁屑掉多了。能不能减少铁屑的掉落?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大家认为只要减少加热次数,钢板烧红,立即趁热打铁,就可能减少铁屑掉落。于是改加热七次为四次,并加快锻打速度,保证了质量。工人们赤膊抡锤,胳膊肿了不换人,手上起了血泡不叫疼。一锤一锤地打,用自制的手扳压力机一圈一圈地慢慢压,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终于胜利地制成了结晶器,制服了这只“拦路虎”。
群众力量的胜利
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澄城县农业机械厂的干部深深体会到:群众一旦解放了思想,就会发挥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八根长四点六米、直径一百零八毫米的导柱,是铸管机的主要部件。厂里最大的车床只能加工二点三米的部件。怎么办?厂里一位负责同志没有同工人商量,便派人把元件送到西安加工。在西安找了三个大厂,他们都因为生产忙,任务重,不能按期加工,把导柱搁置起来。这时厂里的铸管机安装了一半,因为没有导柱,其它工作只得停下来。领导同志和工人都很着急。
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提高了工人群众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他们联系加工导柱这件事,批判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表现和影响,批评厂领导不相信群众,两眼向上,两手向外的依赖思想,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只看到加工导柱有困难,就是看不到我们工人经过批林批孔斗争焕发出来的积极性。我们要自力更生,自己加工!”厂党支部虚心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决心带领广大工人、干部自力更生制导柱。广大工人、干部满怀信心投入了战斗,“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召开了一个又一个“诸葛亮会”,研究方案,大胆试制。
青年工人杨成安,一门心思放到导柱上,睡觉不甜,吃饭不香。小车床真的加工不了大部件?他想着,想着,忽然开了窍。那是一九七○年,他和几位工人加工三米长的丝杠,开始也觉得二点三米的车床没有法子加工。后来经过研究,把丝杠的一端固定在中心架上,采用两头对接车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这次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他大胆地向组织上提出了建议,立即得到领导同志和工人的支持,动手试验起来。车毛坯时,大家嫌慢,便商量着由单刀改为多刀,加快了速度;中心架是铜的,导柱份量重,容易磨损,后来改成轴承。这样群策群力,不到三天,加工出了第一根导柱,经检验合乎要求。
喜讯传开,厂里那位负责同志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急忙给西安打电话,让把元件拉回来。党支部用这根凝结着工人智慧和力量的导柱,向广大干部进行路线教育,狠批林彪反动的英雄史观和孔孟的“上智下愚”的谬论,使大家进一步认识了群众的力量。
有的同志说:“设备能力是能计算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广大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了。”
四月初,在批林批孔斗争中,澄城县农机厂半连续井壁管铸管机正式安装投产。他们不骄不躁,决心继续前进,深入批林批孔,夺取革命和生产的新胜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