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17
第2版()
专栏:

与工人相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
王家骥大学毕业后,到云南一平浪盐矿工作,已有十年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自觉地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受到工人群众的欢迎。
王家骥走上工作岗位后,为了“搞出点名堂”,啃书本,翻资料,不惜熬更守夜。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但他什么“名堂”也没有搞出来。更使他苦恼的是,到矿上很长时间了,总是和工人群众打不拢,和工人谈话,三言两语就没说的了。
为什么和工人群众格格不入呢?
一天,王家骥到真空制盐车间,看到干燥管下堆积着漏下的、未经干燥的食盐,几个工人正一桶一桶地把盐重新提到干燥管里。杨师傅看到王家骥来了,把桶递给他说:“王技术员,你也来提几桶试试。”王家骥提着盐桶,爬上一丈多高的干燥管,来回几趟,就感到小桶越来越沉重。杨师傅看着他那吃力的样子,接过桶说:“小王,眼看着国家财产受损失,多痛心,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帮助解决干燥管漏盐的问题啊!”杨师傅的话引起了王家骥的深思:为什么工人师傅时时想着的问题,我却熟视无睹呢?这正说明自己没有和工人真正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
于是,王家骥和工人一道,根据直线吹风的原理,在热风管上加上个喇叭口,解决了干燥管漏盐问题。工人们高兴地说:
“小王和我们想在一个点子上了。”
不久,厂里安装真空制盐蒸发罐,需要一台简易行车。领导上把设计任务交给了王家骥。王家骥卷起图纸,来到车间和工人一起工作,很快就把行车制造出来了。但是,能不能吊起二十吨重的蒸发罐呢?王家骥有点担心。安装队长赵文斌和他再一次仔细计算,证明完全可以承受吊装的重量,给王家骥壮了胆。“起吊!”蒸发罐终于在工人们的欢呼声中吊起来了。
王家骥与工人相结合,在生产中不断作出新贡献。他和大家一起,逐步对制盐车间的各道工序进行了合理的改革,提高了盐产量。
在批林整风运动中,王家骥劲头十足。
厂里决定把一个废旧的十吨锅炉改装成为十五吨半的沸腾炉,以适应生产的需要。王家骥又和工人一起设计、试验。一天,他正在锅炉前和大家一道试验水箱的性能。突然,“砰”的一声,蒸气、烟气随着一股强大的水柱喷出炉门,弥漫了整个工作台。王家骥叫人停了火,关上水阀门,然后和几个工人钻进炉膛里察看,发现是三角水箱顶焊结处烧裂了。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王家骥用七根钢管排列起来并成水箱,取代了三角水箱,防止了事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十五吨半沸腾炉终于改造成功了。
在党的培养和工人阶级的再教育下,王家骥在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一九七二年春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近又担任了生产技术科副科长。现在,这个白族技术员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又迈开了新的步伐。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