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渤海湾边抗天图——记塘沽盐场工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夺取原盐丰收的斗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26
第1版()
专栏:

渤海湾边抗天图
——记塘沽盐场工人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夺取原盐丰收的斗争
目前正是原盐生产的旺季,我们访问了我国最大的盐场——塘沽盐场。在盐滩上驱车百里,宛如驰骋在银色的海洋之中。数不清的盐坨,象一座座小银山,一排排盐池犹如面面银镜,光亮耀眼。小拖轮和小火车,满载着白花花的原盐驶向码头。
塘沽盐场在连续两年提前六个月完成全年计划的基础上,今年又获得了原盐大丰收。到六月底,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九,优等盐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颗颗盐粒白里泛青,晶莹闪光。
塘沽盐场的原盐大丰收,是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盐业工人批判了孔老二反动的“天命论”,扫除了
“晒盐靠天”的旧观念,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的结果。
“宁流千滴汗,不失一粒盐”
去年秋天,塘沽盐场经受了几场少见的大雨,百里盐滩一片汪洋。结晶池的盐粒被溶化,蒸发池里的卤水被稀释,剩下的高浓度的卤水只有前年同时期的四分之一。连绵的秋雨给一九七四年的盐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的同志回顾了以往秋季雨水大,来年原盐产量显著下降的历史事实,认为一九七四年原盐减产已成定局了。
是听天由命,消极等待,还是努力奋斗,征服自然?这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塘沽盐场党委决心依靠广大工人战胜面临的严重困难。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深入开展路线教育,批判了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思想,使大家确立了战天斗地的决心。工人们说:“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宁流千滴汗,不失一粒盐。”群众发动起来了,一场与天夺卤的战斗开始了。
严冬,不论朔风呼啸,还是雨雪纷飞,不论白天,还是夜晚,盐工们扛起铁锨,来到茫茫的盐滩上。大风天,他们迎风制卤;晴天,他们把蒸发池的卤水铺开,加快它的蒸发;雨雪天,又把卤水集中起来,使它增加抵御雨水危害的能力。一分场的老盐工龚宝臣,为了多制卤水,多产原盐,每天晚上都要爬起来观察天气的变化,注意风云的走向。一天深夜,刮起了六、七级的西北风。他心想,这可是个制卤的好机会,急忙穿好衣服往外走。他老伴说:“你身体有病,还是等天亮了再去吧。”龚宝臣说:“卤水上不去,我怎能睡得着?”他大步走出家门,赶了十来里路,到盐滩和大家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制卤战斗。
盐工们用辛勤的劳动,挽回了天灾造成的损失,到去年年底,高浓度卤水的积存量比九月份上升了二点五倍。今年春节前后,全部结晶池的卤水都灌齐了。
进入今年第二季度,正是盐场批林批孔运动步步深入的时候,也是原盐生产的旺季。盐工们积极参加批林批孔斗争,开了近千次的批判会,写了两万多张大字报,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批判孔老二鼓吹的“天命论”。他们说:“我们不信天,不信命,只信在毛主席领导下干革命。”盐工们把批林批孔中激发出来的革命热情,都倾注在与天夺盐的战斗中。他们每天清晨两点就起床扒盐,扒完了盐以后又迎着初升的太阳,给盐池灌上新卤水让它继续结晶。连绵几十里的结晶池里都结下了厚厚的盐层。在“宁流千滴汗,不失一粒盐”口号的鼓舞下,全盐场到处是紧张的战斗场面,到处是丰收的景象。
正当夺盐战斗紧张进行的时候,又遭受一场预想不到的雨害。
今年五月的一天夜间,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一道道闪电划破了夜空,一声声炸雷把正在酣睡的盐工们惊醒,豆大的雨点泼落下来。盐工们知道,下大雨不仅会溶掉已经结晶的盐层,还会稀释卤水,冲坏池板,造成停产,即将到手的原盐丰收,可能会化为乌有。他们立即采取措施,减少大雨造成的损失。在倾盆大雨中,制卤工打开结晶池的淡水口,开足了马达,把淡水迅速地排除出去;电工们沿着输电线路来往巡回,保证了电流的畅通无阻。在家歇班的工人也冒着狂风暴雨,连夜从十多里外赶回滩地,参加战斗。五分场工人出身的革委会副主任刘宝树,连夜到各组检查情况。他借着闪电的光亮,在泥泞的池埝上来往奔走,滑倒了,爬起来再前进。他从一个小组到另一个小组,从一个工区到另一个工区,一个晚上走了几十里路。第二天雨一停,他又及时组织大家恢复生产,整整一天一夜没合眼。 
天灾促进了大干,大干压倒了天灾。一场巨大的损失免除了。雨后的第二天,他们就开始扒盐,一座座盐坨在迅速地增高,到六月十二日,盐场就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生产计划。
当谈起今年的原盐丰收时,有的老盐工抓起一把晶莹闪光的盐粒,攥了又攥,瞧了又瞧,深有感受地说:“人定胜天。多流一滴汗,多收一粒盐。孔老二的
‘天命论’不过是愚弄我们劳动人民的鬼话。”
“改天换地的关键在路线”
多年来,塘沽盐场的广大干部和工人,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不断改造不利的自然环境,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为国家增产更多的原盐。
解放前,塘沽盐场的滩田滩型杂乱,沟渠弯曲,道路狭窄,工人形容那时的盐滩是:“塘沽三代滩,九曲十八弯,晴天‘迷魂阵’,下雨烂泥潭。”解放以后,虽然进行过一些改造,但旧的滩型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阻碍了盐业生产机械化和先进晒盐工艺的采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盐工们曾多次提出彻底改造旧盐滩的建议,可是由于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并没有实现。文化大革命中,广大干部和工人批判了修正主义路线,在广阔的盐滩上摆开了战场。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四年,共改造了旧盐滩四十三万多公亩,围海造盐田十八万公亩。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盐滩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阔的盐田马路两旁,运盐沟,坨地,结晶池,调节池,蒸发池和储水池等依次展开,池平如镜,沟直如线,同时广泛采用了机械化操作,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增产原盐,战胜自然灾害,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经过批林批孔,盐场职工进一步焕发革命精神,又继续开展了一场改造自然的战斗。为了解决储水池面积小,卤水供应不足的困难,盐场在前几年筑了一条几十里长的拦海大坝,把大海向东推出了一千米,扩大了储水池十万公亩。可是拦海大坝还没有合龙,每天海潮都在冲击着六十多米长的缺口。要使这十万公亩的储水池在生产上发挥作用,还必须与大自然进行艰巨的搏斗,继续完成大堤合龙工程。
早春三月的海滨,寒风阵阵。二百多名工人来到了波涛滚滚的海边安营扎寨。他们住席棚,睡地铺,晚上,寒风吹进席棚,被子上蒙上了一层白霜,工人们都戴上棉帽睡觉。白天,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有的驾驶着推土机来往奔驰,有的推着小车急速飞跑,工程进展十分迅速。开工后的第六天,工人们正在继续加高、加固合龙口的时候,忽然东南风大作,潮水猛涨,大潮借着风威,象脱缰的野马向大坝猛扑过来,情况十分危急。大家说:“决不让海潮漫过大坝,潮涨,坝也涨!”几十个人跑步扛运装土的草袋,不断加高坝顶。可是潮水还在一个劲地猛涨,眼看就要漫过坝面。猛然,一个大浪扑来,笔直的大坝被打成了弧形。盐工丰维田等几十个人纵身跳入激流,手挽手,肩并肩,用身体阻挡潮水,保护大坝。但由于海潮太猛,大坝终于被冲开了。盐工们立即开会,认真总结前几天的经验教训,大家纷纷献计献策。有的同志说,我们和大自然斗争,象打仗一样,要打敌人的薄弱环节。海潮有高潮,也有低潮,有涨潮,也有退潮,如果先从两头把坝基加宽、加高、加固,逐步缩短缺口,等海潮退潮的时候,集中力量堵口合龙,就可以成功。领导采纳了群众的建议,果然胜利地完成了大坝合龙的任务。
高高的大坝,横锁着云水翻腾的大海,雄伟的扬水站,吞吐着汹涌澎湃的波涛;源源不断的海水流进新扩建的储水池里,为今年原盐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改造大自然的成果保证了原盐丰收。人们回顾文化大革命以来盐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一个道理:路线对了头,天能改,地能换,改天换地的关键在路线!
“做大自然的主人,掌握晒盐的主动权”
去冬今春,塘沽盐场在七万多公亩的结晶池上实行了越冬晒盐。这项措施使每公亩盐池的原盐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五以上。这是今年塘沽盐场原盐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盐工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道路上向前迈出的又一大步。
原盐生产是露天作业,靠太阳的热能对海水进行蒸发,因此每年日照时间的长短,雨雪灾害的袭击,都会影响原盐的产量。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晒盐是老天爷当家,人力不能控制,丰收和歉收,全由老天爷决定。解放前,每年的产盐期只有三个月,冬季不产盐。
要增产原盐,延长每年的产盐期,充分利用太阳的热能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盐工们再也不甘于这种听任大自然摆布的状况,决心做大自然的主人,掌握晒盐的主动权。他们在毛主席哲学思想的指引下,不断摸索自然界的规律,总结了“三九整池,四九灌池,六九见盐”的一套新工艺。使产盐期比解放前延长了两个月。一九七○年开始,二分场六组的工人又打破常规,大胆地提出越冬晒盐的设想,决心进行试验。他们经过反复观察,发现冬季晒盐的关键是,必须在晒盐以前,把卤水中含有的芒硝和二水盐这两种杂质分离出去。这样做的结果,果然生产出了原盐。但是产量不高。
去冬今春,在批林整风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四分场十四组的工人们,对进一步提高原盐产量的问题作了研究。他们反复分析了冬季气候对原盐产量的影响,发现要大幅度地提高原盐产量,除了要排除卤水中的杂质以外,还必须适当地加深结晶池里的卤水深度。每次寒潮来临,工人们就蹲在结晶池边细心地观察,终于找到了卤水在结晶池里的合适深度。结果,不仅使每公亩盐池的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五左右,还使每年的产盐期又延长了两个月。
在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英雄的塘沽盐场的盐业工人,充分看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深深地感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正在从依赖大自然的地位中解放出来,成为大自然的主人,他们更加信心百倍地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