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自力更生的凯歌——记泊头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变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7-26
第3版()
专栏:

自力更生的凯歌
——记泊头镇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变化
泊头镇位于河北省黑龙港下游,横跨南运河和津浦铁路。过去,是一个“五行八作”的消费小市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已变成一个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生产城镇。
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二点五,劳动生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百分之五点四,产品质量提高,成本下降。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这个镇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只有二十三个工厂,仅能生产一些简单的生产和生活用品。革命委员会诞生以后,他们把支援农业生产摆在首位,恢复和新建了六个农具工厂,其它工厂也都设立了支农小组。
当时,农村迫切需要打井和提水设备,全镇的许多工厂就千方百计生产打井机、深井泵、水泥机井管、电动机、变压器等,帮助农村实现水利化。不少农村打场脱粒、铡草、磨面等还全靠手工操作,占用了大量劳力,他们就集中力量为农村生产粉碎机、铡草机、磨面机等等。据统计,四年多来,全镇共生产各种农业机械七千四百多台(套),各种农具一百九十多万件。不仅帮助本镇二十二个大队实现了灌溉机械化、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还为周围县、社提供了大批农机具。
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九六五年,泊头镇农业地区平均粮食亩产只有二百八十二斤,一九七三年已猛增到六百七十九斤。今年夏粮作物在大旱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好收成,总产超过了去年。贫下中农说:农业丰收,和工人老大哥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为了使全镇的工业发展得更快,他们不断批判“洋奴哲学”、“爬行主义”。通过批判,大破了崇洋迷外思想,大长了自力更生的革命志气。泊头镇阀门厂土法造出阀门的生动事迹,就是泊头镇工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一曲凯歌。
泊头镇阀门厂,原来是一个只有五十多人,仅能浇铸一些炉盖、炉箅等生活用品的建筑社。一九七○年二月,为了支援邯郸钢厂的扩建工程,主动承担了生产直径六百至一千八百毫米大阀门的任务。
直径一千八百毫米的大阀门,高五米多,重十几吨,必须一次浇成。当时阀门厂只有两个三吨左右的化铁炉,又没有起重设备,给浇铸大阀门带来了很大困难。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阀门厂工人,并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们豪迈地说:“不怕没设备,就怕没志气!”经过反复研究,群策群力,用土法攻破了浇铸难关,接着又用土法解决了回火问题,造出了河北省自己生产的第一台大阀门。
目前,全镇的国营、集体企业已发展到四十三个,产品已达一千一百多种,包括车床、冶金矿山设备、木工机械设备、金属材料试验机械设备、打井灌溉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器、化肥、塑料、纺织用品等等。他们的产品除了满足当地和附近农村生产的需要外,还支援了内蒙古、云南、湖南、四川等省区的兄弟厂。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公共积累已上升到五十多万元,全镇街道企业实现了生产资金、干部工资、办公费用三自给。
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激发了泊头镇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他们决心在自力更生的大道上阔步前进,争取更大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