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淮阴专区领导群众生产渡荒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4
第2版()
专栏:

淮阴专区领导群众生产渡荒经验
现介绍淮阴专区的几个较好的领导灾民渡荒的办法,供各地参考:
一、干部一面查灾,一面解决灾民实际困难。并用活生生的典型事实,来打通大家节约救灾、互助生产的思想,组织困难户生产自救。像睢宁姚集区湖口乡支书玉章同志,不光听村干汇报,又亲自深入马庄村,查出邵开文家断炊卖孩子。立即开村民会,介绍邵开文家卖孩子痛苦和困难,用活生生的事实,打通村民节约救灾,互助生产的思想。结果,这村群众,在会上就自觉自愿地有本出本,有力出力,帮助困难户生产自救。邵开文的拐粉本钱也解决了。原来邵开文家卖一个孩子(价是三斗红粮,半匹大布),九口人还怕渡不出荒春;这番拐粉糊口,不卖孩子也有生活了。所以帮助灾民生产,是渡荒的最基本办法。虽然冬寒的阴雨雪天,查灾救急,也很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平时掌握灾情,发动生产。
二、干部带头生产,掌握典型,做出榜样,拿事实指导生产自救的办法,提高大家生产自救信心。如涟水高沟区先进乡七里村,先帮助余家兴、孙玉章两小组贩盐卖。头一趟两组赚人民币七万七千元。他们随时把这实人实事,在灾民中宣传,贩盐生产,就普遍开展了。等到先进乡全乡贩盐、拐粉、拾草等副业普遍开展,做出成绩,五十三户断炊户,只剩七户断炊,灾情大大缩小时,干部群众的生产渡荒信心,就更加坚定了。军属王守礼说:“不是卖盐,就不得了,这下生活不焦了!”干群关系也更加紧密了。如孙玉章说:“共产党处处为我们打算的,下回干部说干什么我干什么!”
三、干部按生产特长分工,各领一行,用滚雪团办法,团结群众一齐生产,在生产中不断扩大组织。如盐城分区滨海县老舍区康庄乡朱圩村农会主任李安舟身体好,一贯推贩粮食,便决定他团结一批能担运的人,到响水口替公营机米厂运豆子上东坎。三天碰好十一挂车子,每趟每人赚十二斤大米。粮管员丁正纲,是个半劳动力,平时常弄草,就决定他团结些人弄草,不到两天就团结了八九个人弄草。分队长郭守建,身体虽不好,但会弄鱼,就领导二十一个人弄鱼,十天弄四百斤,卖人民币四十万元。这个办法既解决了干部家庭困难,也发挥了干部的生产特长,比消极的按家分工单要干部“保证不饿死人”的方法好。
四、按自然村庄,选择对副业生产有经验有技能的人做中心(组长),用滚雪团办法,去组织领导有本钱的,有劳动力的,和有计划的吸收困难户参加,合伙生产,赚利渡荒,这也是涟水先进乡的办法。
五、“包红利”办法。就是把全组救灾粮作为借贷资本(运打油赚利共二百斤粮食),组员中如果那个要做生意,就可借本去做(规定每户借不超过四十斤),按月交出一定红利,多余利是个人的。就可以解决全组特殊困难户和无劳力军属的生活。红利十天缴一次,一个月本利归还组内,再用再借。这个办法,既容易发挥个人小本生意,又容易解决无劳力的重灾户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