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华东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缩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4
第2版()
专栏:

华东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的缩影
本报驻沪记者 子芹
华东农业展览会的陈列馆内有一张图表,指示出一九五○年华东区恢复农业生产的艰巨任务。华东区在一九三六年食用作物面积为四○七八八万亩,产量八九○亿斤;一九四九年为三三三○○万亩,产量四五○亿斤,耕作面积缩减了百分之二○,产量减少百分之四○;植棉面积一九三六年一五○○万亩,产皮棉五四二万担,平均每亩产量二八·四斤(最丰年),一九四九年全区只植棉一○七○万亩,产皮棉二○八万担,每亩平均产量一九·五斤,耕作面积减少百分之三○,产量减少百分之五○。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指示以“恢复生产为主”的方针,华东区农业生产要恢复到战前水平,还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恢复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解决新区农民土地问题
农展会在许多图表和说明中,不止一次的指出:要恢复与发展一九五○年的农业生产,首先是把新区的农民广泛有力的组织起来,消灭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进行减租、反霸及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同时,并加紧治水救灾,作到科学与群众结合。
华东去年的水旱虫灾,曾给了农业生产上以严重的损害。水灾方面:去年华东区被淹土地五千万亩,损失粮食七十五亿斤,山东小麦腥黑穗病(即乌麦),去年在三十二个县内发生,病株一般达百分之三十,多者达百分之八十。又山东渤海区的蝗虫,去年为害作物二七○万亩,行军虫为害稻谷一四○万亩。蝼蛄为害小麦在鲁中南、胶东达五十一万亩,渤海则害及全区,蚜虫为害使棉花减产百分之十五,苏南地区螟虫为害使水稻减产二——三千万斤,占总产量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对以上灾害的防治和消除,农展会提供了许多实例:为了解除水患,去年全华东各地均已先后展开了规模宏大的治水救灾运动,而且已获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关键就在于组织与动员千百万群众和灾民,采用“以工代赈,救灾渡荒”的办法,使科学技术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山东导沂工程,在开工前由于进行了三千多名小队长以上干部的技术训练,干部初步的学会了工程技术,并将他转教给群众;加上政治上的坚强领导和组织动员,有效的保证了第一期工程计划的完成。在病虫害的防治上,山东防治乌麦病害时,也提供了很重要的经验:山东鲁中南区防治乌麦病时,开始采用净种办法,不仅毫无效果,而且病害最重地区甚至增加到百分之九十。后来经过了对十七家乌麦病农户的深入访问和调查,发现乌麦病害由种子及带有乌麦病菌的肥料,都可传染,必须在净种同时进行净粪,便提出了净种净粪的办法,经过反复深入的宣传动员,和对二十三家农户的典型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以此教育了农民,打破了农民迷信与听天由命的思想。使治乌麦病的科学方法变成了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因而在治乌麦病害上获得了重要的经验。
加强治水救灾改良品种……使科学技术与群众结合
此外,渤海区去年五月中旬在二十六个县发生的蝗灾,面积达四二七四四八市亩,各县人民在政府领导下,动员了男女五四一一七人,经两月时间捕打、药杀等办法,完全消灭了虫灾。广饶县的捕虫工作在县府干部率领下,经过广泛深入的动员,发挥群众智慧,创造了火攻、犁耙、捕打、挖沟封锁等办法,政府更以大批杀虫粉送给群众,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的水溶液,以喷雾器喷杀,杀虫效果达到百分之九十。完全消灭了土蝗,保住了春苗。
展览会更提供了许多杀虫药剂,如最新杀虫药效力达百分之百,鱼藤精效力达百分之九十……等等,但这些药剂一则价值太高,群众不易购买,一则出量太少,难于广泛推行到农村;因此,如何制造一种成本低廉,且易普遍推行,或在农村中农民自己即可制造的杀虫药剂,还须科学界进一步的研究。
关于品种改良:浙江省农业改进所采集的“旱籼六五○六号”,每亩产量五五六市斤,“晚籼九号”每亩产五七九·二市斤(其他一般谷皆在三百多斤),又水稻“中农四号”谷和“胜利籼”品种,比普通品种每石多出四升米,山东“邵平洋麦”每亩产三七五斤,而土种则只产一五○斤,“燕大八一一谷”每亩产五○○斤,土种只二五○斤,“金皇后”玉米每亩产六一一斤,土种只产二五○斤。以上良种增产量皆为百分之十到一百以上。但如何推广采用优良品种,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九五○年一月十六日于上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