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山西新区冬学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4
第3版()
专栏:

山西新区冬学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山西教育厅视导组 樊进业、董力发、郭光轩、郭永太、李彬
目前新区的冬学运动,一般已基本展开,并获得初步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提出以供研究。
一、冬学与中心工作是否矛盾
新区县、区各级领导,在指导思想上还存在着中心工作与冬学的脱节现象。榆次、平遥等县因怕妨碍中心工作,传达冬学方针时不敢让文教助理员参加。太谷有些干部认为进行土地改革的村庄不能办冬学。八区代村、韩村的冬学教员要求村长加强冬学委员会的领导,村长说:正经事还办不完,那里顾上这些事,一推不管。更严重的是一部分干部不上学,群众反映说:冬学好,为啥干部不去?各级冬学委员会多半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如果说,冬学与中心工作有矛盾,或认为中心工作就是冬学的唯一教育内容,二者绝对孤立与混为一谈都不妥当。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冬学教育的指示,应通过冬学来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使冬学成为推动中心工作的良好阵地。目前各地冬学教育与中心工作教育脱节的基本原因,主要由于两者没有取得有机的联系。
二、行政命令与放任自流两种偏向
新区各村一般都没有办理冬学经验,群众没有上学习惯,大部分人把冬学当成负担。因此产生了两种偏向:一种是行政命令。祁县有的地方,冬学公约订为“一次不到讲理,二次不到批评,三次不到罚油二两”;太谷南席村一次不到罚工一天;榆次城关采用治安组查户口的组织手段,强迫群众上学。另一种偏向是放任自流。榆次北关冬学开学典礼会上,冬学教员宣布:今年冬学是自愿报名,愿者来,不愿者不来,结果八百名学员只到了二十名。太谷贺象堡开学一月,三次都没有“选”出个冬学教员。为克服这种偏向,必须广泛宣传冬学方针,使一般号召与具体动员结合起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思想变化,掌握其积极因素。像平遥十二街冬学讲土地改革,十三街群众要求去听;太谷程家庄大部分学员要求学划阶级和妇孺卫生常识。这证明只要冬学的教学内容与群众的切身要求相吻合,群众是迫切需要学习的。所以冬学应根据群众的需要与自愿,有计划有领导的进行,才能免除以上偏向。
三、教员问题
各地冬学开学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员教不了,群众不耐听。有些村冬学开始时,听讲的人很踊跃,因教员不能继续满足群众的要求。学员逐渐减少。如太谷郭庄村,刚开学时上课的有一百六十二名,后来只剩十来人了。因教员教不了政治课,形成单纯教识字,并且教时不分程度高低,教材一样,引起程度较高的学员不满。如有的人说,这字前十年我就会,不来吧顶不住,来了吧白搭工。解决教员问题,各县、区政府应有计划有领导地认真建立传授站,确定专人通过传授站帮助教员,使他们本身对冬学应教的内容先有清楚了解,冬学的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县区领导仅仅按时进行检查是不够的。这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四、冬学与村小学的关系
根据太谷的情形看来,冬学目前尚无固定校址,一般的冬学都附设在小学内。这样对小学多少有些妨碍,如家具容易损坏,小学师生夜间不能学习等。徐沟全县冬学五十处,只有教员二十八人,其余的都是小学教员兼任,这些教员都未受过关于冬学教育的训练。这样既有碍国民教育,又会耽误了冬学教育。无论校址问题和教员问题,冬学与小学最好分开办理。各县区领导应认真迅速检查,纠正下面教育干部的“支差”和“应付公事”的思想态度,树立起真正教学的思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