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王安石“三不足”的战斗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8-15
第2版()
专栏:

王安石“三不足”的战斗精神
上海吴泾热电厂工人 郭企元
公元一○六九年,王安石开始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在他任职期间,实行了变法。变法的中心是抑制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垄断和兼并。这一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强烈反对,他们对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围攻,政治上打击,而且还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司马光极力叫喊“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宗之法,不可变也”,等等。王安石痛斥司马光的无耻谰言,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战斗口号。
“祖宗之法”到底可变还是不可变?这个斗争,实质上是关于社会历史向前发展还是向后倒退,社会需要不需要改革的一场激烈的大辩论。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派,继承孔老二“对王公大人要畏敬”的儒家传统,拚命鼓吹所谓“日月”、“天地”、“万物”、“性情”都是不能改变的陈词滥调,宣扬效法祖宗旧法,反对社会改革。王安石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尚变世,天道也”。他猛力抨击大地主阶级顽固派的复古主义,指责他们把“太古之道”作为万世不可改变的原则,不是愚蠢就是借以骗人。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停的,变化运动的原因就是在于“五行”(水、火、木、金、土)对立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新生的东西代替陈旧的东西,这是自然(天)和人类社会(人)的共同的变化趋势。王安石这种关于事物运动变化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有力地粉碎了顽固派的“道不可变”、“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谬论,成为他坚持“后世不复古”,坚持推行改革路线的思想武器。他提出了“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的主张,从政治、经济、军事、学校教育等方面有力地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特权。
政治战线上的激烈斗争,必然在哲学战线上反映出来。天象的变异到底值不值得害怕呢?司马光为了不让革新派起来变法,搬出孔老二的“天命论”,竭力宣扬“天”能赏善罚恶,妄想用来吓唬人们,阻挠变法。王安石则提出“天变不足畏”,否定儒家的“天命论”。孔老二说国家社会的治乱,是由“天命”决定的。王安石驳斥道:如果说国家社会的治乱,都由“天命”决定了,那么要世界上的人来干什么呢?王安石认为自然界出现的所谓“灾异”现象,都是自然界本身运动变化的结果,既不是“天”的主宰,也不是人们得罪了“天”的缘故。宋神宗时,经常出现灾异,顽固派就趁机借此攻击王安石。有个叫郑侠的顽固分子甚至说:“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王安石反驳说,水灾旱灾一向就有,禹、汤时代也免不了,只有改革人事,才能应付天灾。又有一次,天上出现扫帚星,封建官僚们吓坏了。司马光等人大肆攻击变法,说什么这是变法招来的灾难。支持变法的宋神宗当时也很紧张。王安石驳斥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的谬论,用晋武帝时几次出现彗星并无灾祸发生的事实,说明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与人事不相关。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思想,为自己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根据。
任何一种进步的社会改革,必然要遇到各种阻力和反对。司马光等人为了达到废除新法的目的,又接过孔老二“畏圣人之言”的衣钵,企图以此来对抗变法。面对顽固派气势汹汹的围攻,王安石响亮地提出了“人言不足恤”的战斗口号。他不但废除了由历代儒生改装过的儒家著作,而且还根据斗争的需要,以自己的观点解释了儒家的《诗》、《书》、《周礼》,写成《三经新义》一书,并颁令把它作为学校的必读教材,借此来统一思想,为改革开辟道路。同时,他还在回答司马光的信中公开声明,为了坚持变法,“我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敌人有多少”,并坚决表示,决不象一些士大夫那样,明哲保身,不顾国家大事,与大官僚大地主集团同流合污。这反映了王安石尊法反孔的战斗精神。
王安石不信天命、不循祖宗旧法、不怕谗言诽谤的战斗精神,在当时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由于他的地主阶级的局限性,由于当时地主阶级已经走下坡路,他不可能完全摆脱儒家思想的束缚,他也不可能把对顽固派的斗争进行到底。
历史事实证明:只有无产阶级才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阶级,也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批判孔孟之道,才真正具有反潮流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当前深入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我们一定要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夺取新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