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阅读
  • 0回复

一位改造后的接生婆——郭大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4
第5版()
专栏:

一位改造后的接生婆——郭大娘
沈元晖
华北公共卫生人员训练班第一期毕业学员,组成乡村卫生工作组,派到农村去推行卫生工作,女同志负责进行妇婴卫生宣传,实施新法接生,并就地改造旧式接生婆,使她们懂得一些新的接生方法,逐渐来普遍消灭婴儿破伤风(俗名“四六风”),及产妇产褥热;工作组并与政府及妇联会协同举办接生婆训练班。第二工作组在通县办的一班,训练一个星期,共有学员十六人,其中有十人是旧式接生婆,六人是已婚妇女。她们虽然不识字,但在受训期间,能努力学习,凭着在课室的示范和操作,用心来记忆。她们毕业后,就回到原乡村去担任工作了。现在介绍其中一位典型的接生婆——郭大娘的工作。
郭大娘是通县双树村人,年五十七岁,她在这村上已有了十二年旧法接生历史。她家是贫农成份,全家四口人:她和她的丈夫、一个儿子和一个小女孩。这次她到训练班受训,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她知道了怎样接生婴儿就不得“四六风”。据她说:“平常旧式老娘婆接生,接十个孩子要有五个得‘四六风’死的。”她在受训期间很努力,吃饭的时候和晚上睡在床上,都在默读每天讲的课,她真正接受了新法接生。她从训练班回去后,把所学的东西,求别人给她记在本子上,怕日久忘记了;第二天她在妇女干部帮助下,召开村上妇女群众会,她向大家报告了受训经过,及她今后的新办法。这样一来也就等于她对大家做了一次动员工作。不久就有人找她接生了,将近一个月的工夫共接生六家,大人孩子都健康,产家都很欢迎。其中有一个陈鸿泉家,过去生了七胎,都是小产和得“四六风”死了,一个也没落住,这次经郭大娘接生,大人小孩都很好。陈鸿泉家不知怎样感激她才好。
我们曾两次派干部到双树村指导郭大娘工作,经产家说明和她自己报告,了解她确实是按照所学的方法去作的。她的指甲剪的很短,接生前用热水肥皂洗手,有烧酒时还用它来抹擦消毒,在产前她到产家帮助作脐带布,脐带绳子,让他们在蒸笼里消毒三小时。她自备了一把剪子,专为孩子断脐带用,用前把剪子煮开或用火烧过,脐带留一寸多长,再用消毒布包好。她怕我们不信,还把脱落下的干脐带留着,等我们去检查。过去旧习惯孩子生下来,都在砂土上滚的很脏,不洗澡,这次郭大娘,也按我们的法子用油把孩子身上擦的很净,产妇下身,垫上在火上烤过的草纸,生后,她要产妇躺着休息,免得出血过多。对于躺着休息这个问题,村上人因为旧习惯的关系,有些人反对她,但她用道理来说服她们。有一次她遇到一个产妇生的比较慢,她因为受过训,决不敢乱动手去掏了,她即刻找人到我们训练班请助产士去检查和处理。遇到胎盘下的慢,她就懂得用手在腹部揉捏子宫。这样,郭大娘的接生法,在村里渐渐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对于改造农村里的旧的接生方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