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批林批孔促进文艺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8-17
第2版()
专栏:

批林批孔促进文艺革命
北京卫戍区某部六连班长 张永红 战士 顾光
万紫千红春满园,百花争艳放异彩。上海、广西、湖南、辽宁四省、市、自治区的文艺调演,在首都开幕了。喜讯传来,我们革命战士欢欣鼓舞,衷心祝愿调演成功。
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在革命样板戏的促进和带动下,我国文艺舞台硕果累累,形势喜人。它不仅说明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群众性的文艺创作和演出活动更加广泛开展,以工农兵为主力军的革命文艺队伍,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而且标志着批林批孔运动把文艺革命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次调演,就是对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革命成果的一次检阅。这对于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学习革命样板戏的经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广大工农兵业余文艺工作者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沿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道路,坚持“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方向。他们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努力改造世界观,创作出表现革命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新作品。我们看了这次调演中的一些节目,深受教育和鼓舞。这些节目丰富多彩,许多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战斗风格,显示了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文艺革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更加使人高兴的是,广大的业余和专业文艺工作者,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深入批判林彪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批判旧戏中的孔孟之道,认真学习革命样板戏的创作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次调演的许多剧目,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从不同的生活侧面和角度,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热情地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歌颂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歌颂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歌颂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起到了为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的作用。
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着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千百年来,这个工具一直为反动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他们宣扬孔孟之道,对劳动人民实行专政的工具。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扫荡了封、资、修的垃圾,工农兵开始占领文艺阵地,使文艺真正成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但是,阶级敌人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对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进行百般挑剔和诬蔑,极力散布文艺战线是什么“今不如昔”,妄图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丰硕成果,否定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最近批判的湘剧《园丁之歌》,就是一出否定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反攻倒算的坏戏。这说明在文艺战线上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还是非常激烈的。革命战士必须用战斗来保卫胜利果实,继续批判林彪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和孔孟之道,让革命文艺更好地为无产阶级服务。
“迎来春色换人间”。不管阶级敌人耍什么花招,文艺的春天是属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我们坚信:这次文艺调演必将促进文艺战线上大好形势的发展,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而努力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