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中国科学工作者如何向米丘林学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5
第5版()
专栏:

中国科学工作者如何向米丘林学习
陈凤桐
米丘林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辩证唯物主义者。他用自己的辛勤的劳作,从无数次失败中找经验;用实际经验,驳斥了唯心的、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不变的,因而也就没法发展的魏斯曼、莫尔根和孟德尔的反动理论,并用铁的事实把他们打得粉碎。他又吸取了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使它为人类的实际生活服务,为全世界生物学家,特别是农业科学工作者开辟了一条唯一应遵循的道路。米丘林的伟大功绩就在这里,他所以为列宁和斯大林所重视也在这里。
米丘林之所以伟大,又在于他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人民,他曾经坚决拒绝了美国帝国主义者和美国资产阶级学者们想把他和他的果园搬到美国去。米丘林在沙皇时代所遭受的艰苦坎坷生活中,也没中断过他的研究工作。
米丘林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不说空话,而是老老实实面向实际,从不厌千百遍的实验中找真理,找自然界的规律,并掌握这一规律。他说:我们不能等待大自然赐给我们东西,我们要向他夺取东西。这是他六十多年辛勤劳苦的结论,也是全部米丘林学说的精髓。
米丘林之所以成功,又在于他的缜密细致的工作作风,他从无数次的缜密观察中,去发现果树的许多变种,因而育成许多新的品种;从无数次的实验中,把南方的果树栽培到北方,使它同在南方一样开花结果;这和保守主义者及教条主义者的科学家,只注意变异的“显著”,而把许多他们认为不显著的东西,都从眼底滑走,和寒带的人民就命定的吃不上水果,是完全不同的。
从这里不难确定我们的思想方法,和找到我们的工作方式。我们的抗病育种工作不应只限于温室里或实验地里的接菌,更重要的是到发病地区去采取不感染或感染轻的作物,进行研究。从自然的生活条件中,去发现新的抗病种子。
绥远张立范把五台山冬小麦播种在寒冷的绥远,从栽培法上也能找出它在绥远生长的途径。乡村中农民普遍进行着的选种和换种以及老解放区风行的“二开兑一凉”的温汤浸种,都是群众中很好的经验。米丘林科学地总结了这些群众的优良经验。米丘林的方法也就是群众路线的方法,是从广大群众中去找经验,总结经验,提高经验;是从大自然界里去找寻新的东西,发现新的东西的方法。
由此我们不难确定,我们今后对于农业科学的工作,必须接受新的群众的观点,抛弃那一套旧的观点;必须是走到群众中去,走到大自然界中去的方针,而不仅是温室、实验室、图书室的方针。我们的畜牧和作物的研究,最重要的是设计和推动群众的选种和种子种畜的保存,园艺应研究灾区春菜和盐碱地种菜问题,森林应设计和推广防沙防风林和国营农场护地林的研究,土壤应着重盐碱地的利用和改进,肥料应研究乡村肥料的使用和保存方法,兽疫和作物病虫害应全力研究群众性预防,应用植物学应着重米丘林方法的研究和介绍,这一切都应是研究米丘林方向的起码工作。
米丘林为生物学,为人类幸福开辟了无限宽阔的前途。我们新国家的建设,我们的人民生活,要求我们迅速抛弃旧的理论和旧的工作方法,走入新的米丘林的方向来。
米丘林理论的研究,在中国还只是在开始,我们必须切切实实从实际工作中去证实,从广大群众中去证实,把米丘林的成果稳步的移植到新中国的大地上来,把魏斯曼、莫尔根和孟德尔的陈旧的反动的东西埋葬到历史的坟墓中去。这是中国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伟大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