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阅读
  • 0回复

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1-26
第2版()
专栏:

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帐
章乃器
近二十年来,中国存在着一件很矛盾的事情;直到现在依然存在着。行政机关、企业机关、学术机关和社会团体,多数要求采用复式簿记,然而它们的主管人员却大多数不懂得复式簿记。同时,许多机关团体也不容易找到称职的办理复式簿记的干部。
有一位主管人员对我说:他不懂得复式簿记,而又不能不采用复式簿记;看帐表大多数是莫名其妙的盖图章,一切只好凭会计人员的良心。这话可能代表着多数主管人员的心理。当然,经过了一些时候,试算表(各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学会看了;帐目处理的原理和法则却往往还是不懂。开支帐是必须注意的,同时也是易于懂得的。
这一件矛盾的事情,内里包含着一段“洋八股”的故事。毛主席告诉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割断历史”,“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地位”;同时对于“一切外国的东西,……必须……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决不能生吞活剥的毫无批评的吸收。”应用这一段话,就可以打倒簿记当中的洋八股,很合理的解决上述的矛盾。我们已经记了几千年的帐,历史上当然有我们自己记帐的办法,这办法而且依然存在于广大的人民中间。用科学的方法把它分析一下,就可以给它以一定的科学地位。从这一个地位出发,我们就可以大量的吸收外国的精华;把原有的和外国的综合起来,提高一步,变成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新的东西。
运用这一套新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记帐方法,决然可以适应新的复杂的经济情况,而决不会使多数人看了不懂,同时,找会计干部的困难,至少可以减轻。“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尊重自己的历史,多向民间找办法,的确是解决困难的最有效的途径。
(一)
我们应该使用自己原有的簿记原理记帐,因为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我们不应该盲目的接受复式簿记的原理,因为它不适合中国民族的特性,从而也就不是中国大众所能了解。它在科学上的根据,也及不到我们自己的簿记原理。
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自己的簿记原理,是统一的依据货币的收付关系记帐,而复式簿记的原理,则是分别的依据每一个科目的所谓“借”“贷”关系记帐。
我是从复式簿记里翻筋斗出来的。在学校里学习过五年的复式簿记,以后还做过二十多年和复式簿记有关系的工作。我在初学复式簿记的时候,对于“借”和“贷”两个字就发生疑问。我不能了解为什么“借”和“贷”会变成对立;因为,我查遍了中国的字书,这两个字的字义是相同的。我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两个字是日本人从英文的DEBIT和CREDIT翻译过来的,我们的前辈先生们也就生吞活剥的把它们贩运回来了。在中文上,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因此,就不是“民族的”。
我在银行里工作的时候,偶然见到南通几个盐垦公司的决算报告,完全用我们固有的收付方法分析资产、负债和损益,明白得和复式簿记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复式簿记在资产负债表上用“现金”科目平衡借贷两方,而他们则用红笔的“库存现金”平衡收付两方。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便继续研究钱庄的“红帐”和一般工商业习用记帐方法。我所得的结论是这样:熟练的记帐员用固有的收付方法照样能得正确的结果,不熟练的记帐员即使用复式簿记,也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中国的簿记需要改良的是帐簿组织,而不是簿记原理;帐簿组织是需要接受外国的新办法加以提高的。只须把帐簿组织改良,用收付方法记帐只有比复式簿记便利。在训练会计人员的时候,用生硬的借贷方法要使训练期间延长三四个月,而且依然容易犯错误。银行里新进的会计员,在六个月之内,最易犯的错误便是在过分户帐的时候依然保留着收付观点,因而颠倒了方向。
二十年来我一直主张用自己的收付方法记帐,反对用复式簿记。抗战初期我在安徽训练财政会计人员,就用收付方法。近数年间,我在自己主办的工商事业当中,也一再采用收付记帐方法。我还知道,南京的京华印书馆,二十多年来,完全用收付记帐法,结果极其满意。那位经理王毓英先生,也是学会了复式簿记,而反对复式簿记的。今年夏天,我在人民银行的业务会议上提出采用收付记帐方法的意见,办公机关学文主任表示同意,而且告诉我,他也曾经实行过。今年九月开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的时候,徐永祚会计师告诉我,他在十多年前,曾经在一本会计刊物上主张用收付方法,引起了论争。他介绍给我北京孙乐先先生著的《中式簿记学》和《新中式簿记论》两本书,主张用收付方法记帐,说明颇为详尽。这许多事实证明,在新的会计工作人员当中,很多人都已有了同感。最近,偶然和合作事业管理局孟用潜局长谈到这个问题,他要求我赶快用文字来推动。他认为:只有用收付记帐法,合作社的会计制度才可能广泛的建立起来。
(二)
我们说收付记帐法是民族的,因为中国自从古老的“四柱清册”开始,一直到山西的票号,以至目下大多数的工商业、家庭和个人,都是用收付方法记帐的。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一向只知道一种以货币为本位,以自己的机构为主体的收付记帐法。那种赋与各个科目以人格,各自为主体,分列“借”“贷”两方的所谓复式簿记,对我们中国人根本上是生疏的。“收”和“付”是相反的两件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借”和“贷”变成相反的两件事,我们中国人就不能理解。它完全违反了我们中国人的意识和习惯,它丝毫和中华民族无关。
我们说收付记帐法是大众的,因为一直到现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商业者依然用收付方法记帐;几乎全数的家庭和个人都用收付方法记帐。即使是没有学过会计的,我们都可以很容易的教他用收付方法记帐。即使是一个文盲,同他讲收付关系都能了解。借贷记帐法却只有学过新式会计学的人才会懂得,甚至许多以借贷方法记帐的人,依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和一般人讲借贷关系,当然更不会了解。这也是一点都不足为奇的,因为它违反了中国的民族特性。
显然的,我们过去贸然的采用复式簿记原理,正是“全盘西化”的错误。这种错误,今天不能再让它继续下去了。
(三)
为什么新中国的文化必须是科学的?因为它是进步的。
从进步的意义说,收付记帐法远比借贷记帐法强。有人认为复式簿记创始于意大利的钱闾,我依然觉得那种说法是牵强的。依我的想法,复式簿记可能还是物物交换时代的残余。在那个时代,一个人在换进一匹布付出一石米的时候,少不了要平排记上一匹布和一石米。大致在当时,能够记帐的是比较大一些的人家,是别人上门来要求和他交换的。因此,他在记帐的时候,便先在左面记上拿进来的一匹布,然后依照交换程序,在右面记上一石米。过到分户帐或总帐的时候,左右的方向当然是不变的。
我们中国人所用收付记帐法,却已经是货币交换时代的产物了。由于把货币当作交换的媒介,货币就变成了价值的标准。正如它在经济社会里取得了高出于商品和其他价值的地位,形成中心力量一样,在记帐方法上也应该取得了“定于一尊”的地位。收付记帐法做到了这一点。比如,当上述的例子发生在货币交换时代,一匹布和一石米便不大会是在同一时间的直接交换。一般的,这位商人是先付出一定数量的货币(假定是十元钱吧)买进一匹布;过后再卖出去一石米收回来一定数量的货币。因此,进来的一匹布和出去的一石米,便不大会平排的记在帐簿上。此外,在买进来一匹布的时候,也不必在上边记一匹布,下边记十元钱,而是干脆的根据以货币为中心的原则,简单的在下边记明“付布一匹洋十元”。倘使改为横写的话,一匹布在物物交换时代是记在左面的,现在却记在右面,而变成“付出洋十元”的记载的附属品了。我们固有的收付记帐法完全符合这一个规律,从流水帐(日记帐)到分户帐、总帐、红帐,“一以贯之”的,一律以货币为记帐本位,上收下付(注)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当然,今天需要作一些改良,然而应当改良的,只是帐簿的组织形式和帐务的处理手段的现代化,收付记帐法的原理是丝毫没有理由加以否定的。
(注)一般的,总是拿进来的先记,拿出去的后记。所以,关于现金的收付,直式是上收下付,横式的是左收右付。
我觉得最可笑的,便是复式簿记到了后来,在传票和日记帐上,已经大多数改成了收付记帐法,而只是从分户帐一直到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仍旧保持了借贷记帐法。显著的例子,便是银行簿记和政府簿记,在很早出版的教科书上,就已经将日记帐改为现金日记帐,完全依照收付记帐法。理由是很明白的,如果仍旧用借贷记帐法,那末,除了转帐交易以外,一笔帐就变成两笔,工作就要加上一倍,这是不经济的。但如此一来,教科书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同时又为许多人所崇拜的所谓“有借方记载同时必有贷方记载,借贷两方不平衡就表示记帐有错误”这一规律,已经被它自身的改良所否定了!
因为传票和日记帐用收付记帐法而分户帐和总帐用借贷记帐法,于是,许多没有经过会计学习的人,便必须机械的记着,日记帐上的数字,过到分户帐、总帐上去要换一个方向的死规律。同时,即使是学过新簿记的,因为脑子里充满了收付思想(就因为收付思想是很自然的),往往在过分户帐、总帐的时候,也很容易犯“忘记掉换方向”的错误。新进会计工作人员的错误,大多数属于这一类。方法的不良,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为总帐依然用借贷记帐法,于是,再设立一个“现金”科目,将现金日记帐上每天的现金收付总数过到这个科目上去。这样,表现在试算表上,才能有借贷两方各科目余额总数的平衡。当我们发现收付记帐法很轻松的用“库存现金”四字照样可以平衡收付两方各科目总数的时候,不觉哑然失笑,觉得添设“现金”科目的举动,真是“画蛇添足”了!
(四)
由此可以明白,我们固有的收付记帐法,不但是民族的,大众的,而且是更科学的。反之,外来的借贷记帐法,当然不是民族的,不是大众的,而且还是不够科学的。
可不是吗?就在欧美各国,收付最多帐务最繁的大企业和国家机构,在传票和日记帐上,已经改用了收付记帐法了。这充分足以证明,借贷记帐法不适宜于进步的经济社会。只由于“借”“贷”两字的原文,在欧美还适合“民族的”、“大众的”条件,在他们还是可以了解的,而且已为一般人所了解,因此,他们从分户帐以后,不妨仍然残留着借贷记帐法的尾巴。这在中国,情形就完全不同,“借”“贷”两字的意义对于我们是难以了解的,而且显然的为大多数人所不曾了解。“收”“付”两字的意义对于我们是易于了解的,而且显然早为大多数人所了解。我们是丝毫也没有理由坚持使用复式簿记的借贷记帐法以至保留那个尾巴的。
我们所必须采用的欧美的方法,不是借贷记帐的原理,而是帐簿的组织形式和许多比较周密的处理帐务的手段。
首先是直式帐页必须改为横式帐页。这不但便于书写和阅览,而且也便于帐簿的设计。栏数少的只用一面,栏数多的可以横跨两面。这种优点是直式帐页所没有的。
其次,便是栏的划分,眉目的清醒,和组织体系的周密而严明,这些都是必须采取的。
又其次,便是成本会计的发展,产业机关必须采用。
最后,便是活页制的应用,以至科学机械的运用等等,我们也必须及时采用。
保存收付记帐法,采用上述的改良,我们会发现,除了总帐上少了一个“现金”科目,和试算表以至资产负债表用红笔的“库存现金”代替了“现金”科目以平衡左右两方以外,并没有其他的不同,在效果上丝毫也没有缺陷。
有人问:转帐交易的处理有无困难?我说:一点没有。“虚收虚付”在旧式记帐方法中流行已久,这就是转帐。当你向某甲赊买一匹布的时候,右面虚付“布一匹洋十元”,左面虚收“甲某洋十元”。这难道不是一想就通的吗?这绝对不会比借方记“布一匹洋十元”,贷方记“某甲洋十元”来得难懂。
有人问:成本会计能不能处理? 我说:当然能处理。成本会计不过是把开支科目中的一部分转到成本科目上去。只要转帐交易可以处理,成本会计当然也可以处理。
简要的说,会计上主要的不过是资产、负债、损失、利益的了解和表现。这在用收付记帐法的时候,观感上只有格外直接。收多于付便是资产,付多于收便是负债;付的便是损失,收的便是利益。不是比借贷记帐法更容易明白吗?
(五)
用自己的收付记帐法,可以将会计员的训练期间缩短三四个月。在分发工作之后,又可以把他们的熟练过程缩短三四个月。
用自己的收付记帐法,可以使能够读书、懂得计数的人都看得懂帐。没有人能够在会计业务上欺侮外行,更不容易在帐务上玩枪花,以至营私舞弊。
用自己的收付记帐法,不会记帐的人可以很快的学会记帐。已经学会借贷记帐法的人,改用收付记帐法,更是一说就明白,做起来也不会有任何的不便。
新中国今后要大量的发展经济事业,我们还需要训练比现有的再多好几倍的会计人员。每个人能够缩短三四个月的训练期间和三四个月的熟练期间,对国家来说是一笔极大的人力、财力的节省,是必须打算的。
新中国今后的公私帐目,都要分别向多数人公开。比如,合作社的帐目必须向社员公开,工厂的帐目而且要向工人公开,政府的帐目要向人民代表公开。一种易于懂得的用收付记帐法的帐目,当然是最适宜于公开的。
已经学会了复式簿记的少数人,倘使没有“卖野人头”的不良想法,我认为是不会反对改用收付记帐法的。
没有学会复式簿记的绝大多数人,我想一定都会赞成采用收付记帐法。
因此,我愿意大家对于这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到了成熟的阶段,就可以建议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全国公私机关,一律用自己的收付记帐法。
我欢迎大家提出意见,给我反驳。今天是人民的世纪,有话必须说。不管在报上发表或者写信给我个人,都一例欢迎。
一九五○、一、十七、于北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